第68章 三计(2 / 2)

贾珣道:“挺俗的一个人,有一点不切实际的希望。”

“什么希望?”

“人们付出过,便能有回报,活着的幸福比痛苦多一些,人能珍惜自己的生命,才会用心去创造生命,还有一些,便不说了,挺羞耻的。”

见王虚只静静听着,并不接话,贾珣问:“先生既在此间费了这些口舌,想必也不是为了一个死人了,敢请先生指条生路。”

王虚在房间中绕着走了两圈,又将窗户打开,道:“走上这条路,要回头,未必有路走了。”

贾珣应声笑道:“那便不回头了。”

王虚转身,从行囊里取出一张丝制的地图来。

平摊在地上,方足有一丈,挪了挪桌凳,方才铺开。冷风穿堂而过,却没有一丝凉意。

王虚指着地图,道:“自太上皇时起,边事便开始坏了,但声势尚在,且衰落尚需时日,故并不显著,经过义忠亲王之乱,今上即位,军中势力不足,故勋贵得擅权。”

“腐败横生,兵马不足,器械不修,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在打仗,名义上管控的范围虽大,但大都困守边城,羁縻而已,且后勤不足,前途无望,战意不高。”

贾珣道:“先生虽不在庙堂,所见却是详细的。”

王虚道:“因此换防裁军几乎是必定之策,今上不动田税,却数次拿勋贵开刀,正是要重用之意,换防必在一二年内,或从京营,或从新军之中,此立功之良机,可从而取之,以为后方。”

贾珣疑道:“陛下大刀阔斧不是在搞新政吗?专营赚了大钱,又是开海的。”

王虚笑道:“这不过是障眼法,这位圣上并不在乎,或者说并不期待开海、甚至商税的结果,行得通是好事,行不通也无碍,他要的,一开始就是军权。”

“对山东之事如此在意,好似是税收得不够,其实不过是打破山东勋贵抱团,好拉拢联合,江南勋贵也是如此,他的手上一定收拢了一批可用之人。”

贾珣略微错愕,还是点了点头。

没有军权,其余都是虚的,随时可能夭折,或许曾受过挫,才让他这般坚定。

王虚道:“边军换防,只要取得小胜,便可乘此机会,推动田税改革,尤其是新得之地,那时皇帝便可从容和士绅讨价还价了。”

贾珣道:“那商税?”

王虚道:“那是靶子,其实就是个转移注意力的手法,才能让皇帝在军中的布局从容展开。”

贾珣听他如此笃定,也信了几分,不由问:“那建厂通商,改革商税,不过是个诱饵,也是可以随时丢掉的了?”

王虚道:“大人物有大人物的谋划,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智慧,虽然这是一个靶子,利用好了,便是一次绝妙的时机。”

贾珣驱散挫败感,又想到事前的准备,又稍微安下了心。

“这个靶子面对的危险,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拥有大片土地的士绅,商税和田税是竞争关系,一旦商税高,那么就成了收田税的理由。”

“第二是来自难民,难民涌入,工作不得,很可能会引起对工厂的冲击,一旦别有用心之人稍加诱导,将会酿成大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