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大约也知道他意思,只点了点头。
贾珣看着平儿,轻声道:“我自知不算是个专情的人,也希望你过得快乐,在这边府里,不必委曲求全,也不必那样识大体,大可放肆一点,你可是有靠山的。”
平儿听他这话,也不由掩嘴一笑,嗔道:“我却成什么人了,再说了,我哪里来的靠山。”
“你来这边,可不是林妹妹送来的,这靠山比我还扎实些呢。”
平儿笑道:“伯爷的意思,我明白。”
贾珣摇头,道:“你倒聪明。”
……
两日后,苏山找到贾珣,乾德帝召见。
含元殿中,还有一人侍立,正是大理寺少卿左绍青,但如今已升了正印官,应该唤作大理寺卿了。
乾德帝道:“绍青你给贾怀玉讲讲。”
左绍青道:“找你来,是为了天津港的事,两年前,你曾组织过城南工厂的工人抵御暴乱,如今天津港发生的事,是不是意味着,工厂的组织模式是军事化的,是拥有大规模暴乱的能力。”
贾珣思忖着这个问题的意思。
大工厂自然是有组织力的,这是生产模式决定的,同时,工人也会更有反抗意志的,因为他们不能失去更多了。
但若是因此而拆解了大工厂,小作坊只会成为地主的附庸,无法成为一个对抗力量推动改革。
所谓的新政就会夭折。
明白了问题,才能回答清楚。
“臣以为,力量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怎样引导,怎样使用,至于说工厂组织模式是否有大规模暴乱的能力,当陛下要使用这一力量时,就应该知道,如果没有这能力,如果成为新政的后盾。”
稍微停了停,又道:“应当先调查清楚发生暴乱的原因,在律法上去完善,彼之暴民,我之顺民,陛下善待之,善用之,使其乐生,则可效死,非徒顺从而已。”
左绍青道:“这个当然可以做,但时间太长,而且一旦大幅提高工人地位,商贾利薄,便会规模减产,更加雪上加霜。”
贾珣问道:“下官不甚清楚,这一二年间,海贸如何,海外的市场又如何?谁愿意放弃市场,再想进入,恐怕不容易了。”
左绍青笑而不语。
乾德帝道:“用不着在工人之中邀名。”
贾珣闻言一愣,他的确没想到这一举动会被看作是邀名,那么必然是有人进言了。
心下悲哀之际,连忙请罪,乾德帝也并不为难。
贾珣也想明白了一件事,随着海贸的开放和工商大起,不论出于何种原因,资产阶级已经实质上形成了,快速完成资本积累是他们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对工人的宽宏将是对自己的背叛。
但行为还是在传统的本能上,而没有形成新的纲领,应当算是一个过渡阶段。
左绍青道:“目前朝中只有你有田税改革成功的经验,因此想听听你的意见。”
贾珣道:“要想取得改革成功,必须拆散佃农和地主的紧密联系,但朝中各位高官显贵,谁又不是良田千百亩,数十万亩的不知凡几,恐怕难以行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