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人没死,那就是最糟糕的结果。
医药费不知道要花多少。人要是落下残疾,后面的事情就更麻烦,搞不好要讹走一大笔钱。
眼下正是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要是摊上这么一档子事,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想到这里,肖红亚就在心里恨恨地诅咒尤暨,希望他干净利落地一命归西。
警察和李松,先后出现在了乐起来公司的前台。此时,员工们已经陆陆续续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十分钟前还在楼下目瞪口呆,心情复杂的员工,才回到工位一分钟,就换了一副状态。大家都很职业。在电梯里、楼道里,还在分析谈论着尤暨坠楼的各种可能性。只要屁股坐到了工位上,每个人的嘴巴就立刻关上了。
刚刚从读稿室、会议室跑出来的人,又回到原位,接着之前的话题、稿子继续讨论。没读完的艺人会说:“我接着刚才的往下读……”说了一半观点的导演会说:“我刚才的意思是说……”
这番切换来得行云流水,丝滑柔顺。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趋利避害本就是人类的本能。发生在相熟同事身上的悲剧,也只够职场人在心里感慨一下罢了。
随后,警察找上门来。前台的姑娘在请示了肖红亚之后,礼貌地将他们带进小会议室。在肖红亚进来之前,前台姑娘为三位警官每人递上一瓶本地生产的矿泉水。
肖红亚在进门之前调整了一下表情。他在几秒钟的时间里,迅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自己应该表现出来的样子。错愕、惊讶、痛心,他觉得都应该有,但也都不能太过度。
三位警察中,有两位当时就在天台上。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尤暨主动跳楼。另一个警察在楼下参与了维持现场秩序。他率先向肖红亚提出问题:“你是乐起来公司的法人吧?”
在肖红亚表示了肯定的答复之后,警察紧接着问他:“跳楼的人你认识吗?”
肖红亚预设的表情在这两个问句前都不太匹配。他只好实事求是地说:“认识。”
另外一个警察拿出笔记本,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的。他写了几笔之后,抬起头看看肖红亚,说:“说说吧,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跳楼吗?”
肖红亚根本不用刻意做什么表情上的准备,他脱口而出:“我不清楚啊!”
第一个提问的警察在一旁启发他,问:“最近他家里有没有出什么事?他这段时间身体怎么样?在你们单位和同事相处的怎么样?有没有买过什么P2P产品?有没有被网络诈骗?他是单身还是已婚、有没有女朋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