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时受张淑蓉点拨,顿时眼睛透亮,问道:“捐钱就能当官?”
张淑蓉当即给冯骥普及起来这方面的知识。
捐官制度,早在秦朝就有了,后来一直存在。
但是历朝历代,都十分严格,到了乾隆时期,因为乾隆经常打仗,国库空虚,为了充盈国库,所以捐官制度放开了一些限制,变得更加容易。
到了眼下道光年间,清朝腐朽,国库早就亏空了,清政府对捐官制度更是不断放水。
价格更是一跌再跌,以往一个实职为一万六千四百两,虚衔为五千二百四十两,现在只需要几百两银子,就能混到个虚衔。
总之,眼下这光景,你只要花钱,就能捐个官当当。
冯骥听完,不由狂喜。
他不在意虚职还是实职,他要的就是这个身份。
实职的好处是,清政府会真的给你这样一个实缺,让你去做官,领取国家俸禄,为你配备府衙。
虚职则是只有其名,没有真的衙门和管辖地方,更没有俸禄可以领取。
但是冯骥不在意,没有地方,自己可以占地方啊。
他要的就是一个身份罢了。
冯骥大笑起来:“淑蓉,你帮了我大忙,让为夫好好谢谢你!”
顿时水花四溅,张淑蓉惊呼一声。
屋内春光旖旎,浴桶哗哗作响,波浪起伏。
……
次日清晨,冯骥打完拳,吃早饭的时候,冯骥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爹,若要在津门立足,光是靠咱们疏通关系,我觉得远远不够。”
冯昌仁诧异,问道:“为何?”
“求人不如求己,为何我们自己不能组建势力,在这津门占据一席之地?”
冯昌仁顿时一愣,他做了一辈子买卖,说实话,确实没有想过去碰黑道或者白道。
他的性子守成可以,却不适合打拼。
只是眼下时局动荡,想要守住家业,靠钻营远远不够。
冯骥沉声道:“自身没有实力,一味求人,早晚有一天无人可求,到时候我们靠谁?”
“眼下虽然我们初入津门,但是我们在庆元县时,不但带上了家里的资产,还收拢了张家、官府的资产,虽说部分用于赈灾,给了庆元县百姓,但是大部分还在我们自己手里。”
“如今咱们有钱,就该趁机招兵买马才是。”
冯昌仁犹豫了一下,问道:“你有什么计划?”
“儿子想要捐官,买个游击将军,最不济,也要买个把总以上的武官。”
冯昌仁愕然:“武官?为何是武官?”
清末年间,重文轻武的习俗依旧还在,在政治权利中心,武官仍旧属于底层。
文官集团一句话,就能罢免武官官职。
但是冯骥却不需要考虑这些,文官之所以可以罢免武官,那是因为武官的兵,是清政府的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