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军工体系,先锋龙鹰小队(2 / 2)

多份地盘,多份产业。

甸缅这边的菌阀基本都有自己的轻武器、弹药小工厂。

能做到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

势力范围内的平民随时可以转化为兵员。

只要开得出价码,养得起那么多士兵就行。

毕竟武装士兵可不仅仅只要发放武器,后勤问题也很关键。

从工资到训练、伙食、住宿和各种配套装备的筹集都是一份不轻的负担。

而且这份负担将根据人数,呈现指数增长。

能养活六千到八千的脱产士兵对于dkb和白志勇这这种小菌阀而言已经算有些吃力了。

本身养兵就是个烧钱的项目。

正是因为如此,各类饭醉敛财的活动才会如此猖獗。

在缺乏财税收入与合法经营收入的情况下,以罪养人是唯一的选择。

陈轩用剩下的两个水钟时统筹了这方面的信息。

未来十天内,将会有两条子弹生产线,120位熟练的装配工和操作工会前来苗瓦迪报道。

此外,苏拉培还打算直接搬来一座小型的步枪制造厂。

这座制造厂主要是以核心机匣的冲压生产为主。

至于护木和无缝钢管之类的配件将通过渠道大批量进货。

现代的轻武器军工其实门槛并不高。

但这并不代表它的上限低。

门槛不高说的是哪怕小作坊只要技术经验足够,也能凭借手动机床和简易的原材料,搓出能够使用的轻武器。

当然,这种武器的品质和使用寿命就得不到保证了。

可能突突几枪就会炸膛。

中d那旮沓就有不少劣质的小作坊。

实际上正儿八经的军工生产往往要涉及到上下游百余家工厂。

两者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品质上,还体现在生产效率上。

以那些大郭嘉的产力,每天都能生产出数以万计的配套武器。

按照苏拉培的说法,这处轻武器制造厂只要成型后,每日能生产出80~125把k枪族的步枪。

至于子弹生产线,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每日能产出十余万发的子弹。

原材料的铅柱在液压式反挤压机中被挤压成直径合适的铅条,并绕在卷轴上。

然后再通过下料机将其切割成标准大小的铅节。

而后,铅节在弹头冲压机内被冲压成铅弹头。

由于铅质较软,只需一次冲压即可成型。

通过冲尖和模具冲压等工艺。

每两套模组即可一次生产出1200枚弹头。

弹壳则由黄铜带的冲压引伸加工,主要卧式曲轴冲压机、立式机械传动平底转子机、下料冲盂机床。

生产出的盂子壳尺寸主要由工艺和模具来保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