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登极恩科(2 / 2)

看似什么都没说,却又什么都说了。

也因此,让朱怡炅记住了真正这么个人……

定都南京,正当朱怡炅还在忙着封赏与百官职分之事,礼部尚书林景裕却是忽然上奏,言称礼部已前后筹备数月,直觉眼下时机已然成熟,值此时刻正当昭告天下,正式开科取士了。

朱怡炅没有立即批驳,反而对着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可以看出,礼部确实已经准备充分,不仅仅有对两省士绅的态度暗察,甚至里头还有着一旦无人或者少人前来的各种备选方案。

可谓是所有能想到的,全都想到了。

总之,只要朱怡炅这位大明皇帝点头,那礼部那边保准会办的漂漂亮亮的。

仔细斟酌半晌,朱怡炅同样深觉眼下也确实到了该开科取士的时候了,而且既然礼部尚书能直接奏过来,说明内阁那边也应该通过了。

这场科举,与其说是为了取士、选拔人才,倒不如说是一场政治表态,为的便是笼络天下士绅之心。

摊丁入亩的影响终究还是有的,虽然朱怡炅这边打算以开海作为补偿,但这海毕竟还没开,而且就算开了,这些士绅也不能保证完全没有怨气。

但只要科举一开就不一样了……

深思熟虑过后,朱怡炅于林景裕的奏疏上批复:“可!”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可于科举之中加明算科,赐同进士第。”

朱怡炅虽然同意科举,且也没有想过要把科举原来的进士八股文给改掉。

毕竟这玩意儿改了没用,真正的问题出在科举制度本身,而且八股文相对于一整套科举制度而言,也确实算得上是最公平好用的了。

它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让考生显示才能,而是在于标准化。

这些考生士子都是寒窗苦读来的,在治政上都只是小白一个,这八股文说到底便是以标准化选拔最优秀的那一批小白。

而朱怡炅添加的这个明算科,则纯粹是夹带私货的那种。

至少明算考出来了,这些进士起码能知道如何计算治下走过多少账目赋税,人口流动什么的,这样当起官来也不至于被架空。

至于其它对于时政的考试,这玩意儿本质上没啥用,都是一群屁都不懂的考生,你指望他们能发表什么好意见,就算发表了,也多半都是纸上谈兵的。

现在是三月中旬,朱怡炅这边从批复,到礼部按照既定手续布告天下,这科举最快也得四月份才能开,而且很多偏远地方的士子应该赶不过来。

不过无妨,这毕竟是大明复国以来的首次恩科,主要目的还是用来政治作秀加上内阁礼部摸底熟悉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