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最后答曰:“德侔天地者,皇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取自《春秋繁露》)
这三位都是经学大家,不约而同拿出“君权神授”作为解答,代表了儒门的认知。
而杨彪采用董仲舒的理论,进一步认为“受命于天”的天子,是天下最有道德的圣人。故,万民必须受天子的统治,服从天子的命令。
刘备向三位大儒逐一施礼,以示受教,并追问道:“天子何以牧万民?”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既然天子是最有道德的圣人,怎么教化人民呢?
卢植马日磾一起看向杨彪,这位对《春秋繁露》颇有研究。
“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刘备恍然大悟:“如此说来,天子牧民,须才德兼备,以身作则?”
没错!
孟子有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
这个观点是儒家的普世价值观,没人敢反驳,也没法反驳。
请教到这里,刘备转向上首,正色说道:“太皇太后,太后,受命于天代天牧民的天子,乃才德并重者居之,臣深以为然。”
“两位天子,皆先帝所出,血脉尊贵,皆有资格居天子之位。然一国一君,两位尊上又争执不下,故,臣以为,应择才德更优者为天子。”
直到此时,众人才明白,刘备似乎更中意刘协。
朝堂重臣们,有认可的,有不认可的,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太皇太后喜上眉梢,连连点头:“刘卿金玉良言,不愧为忠义之臣!”
何太后再也忍不住了,立即高声反驳道:“祖宗之法,立嫡立长,谁敢违背?”
这也是儒学的核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嫡长子继承制深入人心。
殿上再次冷静下来,有志一同地看向,跳出来的麻烦制造者。
年轻人,你不是很牛么,不是能言善辩么,来吧!
刘备不慌不忙,看向何太后,问道:“太后言之有理,可若是嫡长无德甚至昏庸暴虐,又当如何?”
如此大逆不道罔顾人伦的言论,顿时引起殿上一片哗然。
何太后快气疯了,指着刘备呵斥道:“来人,刘备居心不良,污蔑君上,赶出去!”
一直跟随着的张让赵忠左丰,都傻了。
尼玛,这位皇叔也真敢说!
太后威严之下,有内侍刚想上前,董氏开口了。
“刘卿秉公直言,诚意可鉴日月,本宫以为并无不妥。此乃永乐宫,还请太后自重。”
婆婆的地盘,哪里轮到媳妇做主?
刘备也不恼火,依然恭敬地向何太后解释道:“太后息怒!臣绝无影射光熹天子之意,只为学术讨论。”
既然是学术讨论,限制王权的思想,董仲舒理论的更贴近时代。
故而杨彪再次答道:“天子声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