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见过太后!祝太后凤体康泰,喜乐无忧!”
何太后眼波流转,含笑而视。
“皇叔牧守一方,本已劳苦功高,此次救驾、讨逆、护君,功莫大焉!敢问皇叔,可愿迁居京畿,辅弼天子?”
这是要加官进爵拉拢示好的姿态?
这很好理解,太后的兄长不成器,老娘与弟弟钻进了钱眼,大事临头屁用都不顶。
太后娘家无人可用,只能借助外力。
刘皇叔能文能武,见识胆魄无人能及,更别说年纪轻轻便富可敌国,只要能拉住对方,儿子的皇位必然深固不摇。
相比五年前,将不过关张,兵马不足千,既无钱又无地盘的弱鸡样,现在家底厚实多了。
董氏何氏接连示好,张让左丰交情深厚,何进董卓袁家遭到大大削弱,再加上与两个牌搭子互有默契,勉强可以趟一趟东都的浑水了。
更何况,老师成了百官之首,加上两个岳父回镇朝堂,可稳住一半文官,至少省了八成麻烦。
久居江湖之远,是时候领略庙堂之上的风光了。
一躬到地。
“太后谬赞,臣惶恐!”
“皇叔不必多礼!”
刘备起身后,语气真诚地说道:“臣本布衣,躬耕涿郡,先帝不以臣卑鄙,信而用之,由是感激,遂为驱使。怎叹先帝驾崩,朝野纷乱,臣虽愚鲁,亦知忠孝。”
“今天子年少,太后临朝,家事国事,日理万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朝野臣民有目共睹!故,太后召,不敢辞,愿为皇汉昌盛,尽全力,死后已!”
何太后笑弯了双眼,夸赞道:“皇叔忠勤君事,本宫与天子都看在眼里。”
这时,何太后使了个眼色,张让心领神会,上前一步漫不经心地向刘备问询。
“此前皇叔提议,评议天子才德之事,可有办法确保百官认可光熹天子?”
“没有!”
刘备果断回绝,同时又说道:“但,臣可以保证,会是一场公正公平的竞争。臣愿光熹天子,明辨是非,多行仁政,不骄不躁,不偏不倚。如此,可名扬天下。”
何太后立即认识到,刘备这是让刘辩尽可能做出一番事情,用实实在在的政绩说服百官。
原来还可以这样。
张让也想起当初“仁天子”的操作,顿时低声向何太后作了一番解释。
何太后不住地点头,非常认可,神色大为安定。
最后,何太后试探地问起,大将军以及参与宫变围攻之将领士兵,该如何处置?
刘备微微一笑,看了一眼小皇帝,没说半个字。
恩出于上的道理不用多说,何况那是太后的兄长,自己说啥都不讨好。
另外,给刘辨一个表现的机会。
他相信何太后能看懂,即便不是完全明白,也有张让这个老妖怪。
于是,肚子都饿瘪了的侯爷,终于得以离开长乐宫,离开皇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