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都快中午了,赶紧完事,大家也好下班过节。
“皇叔所言甚是,所奏,皆准!”
说完,瞄了一眼赵忠。
赵忠立即说道:“有本奏来,无事退朝。”
“臣,有一事。”
众人看去,又是执金吾。
太后叹了口气,皇叔真是个事精。
“皇叔,请讲。”
“臣听闻昨夜,有津门门侯被拘押至诏狱,何故?何罪?”
太后不自觉地看了一眼儿子,刘辩腾地脸红了。
拘押五门门侯查办,涉及太后、皇帝、张喜、周忠和崔烈。
其他四个门侯是玩忽职守罪,唯独津门门侯太史慈是“大不敬”之罪,此罪可大可小,全凭上面的心意。
崔烈皱了皱眉,他没想到津门门侯居然和执金吾有渊源,既然对方问起,不能不答。
“津门门侯太史慈,藐视君上,犯大不敬罪,已撤职查办。”
刘备恍然,却又迷惑不解地问道:“哦,太史慈何时何地藐视君上?可有人证物证?”
崔烈有些懵,这罪名是宦官说的,自己一大早上朝还没来得及审问。
这时,刘辩不安起来,再追问下去,昨晚的事就会公之于众了。
他看了一眼小黄门胡堪,昨晚他一直跟随自己出宫的。
胡堪明白主子心意,当即说道:“太史慈平日多有狂悖言论,心怀怨望,且收受贿赂,罪证稍后再补。”
刘备募地盯住胡堪,厉声喝问道:“再补?也就是说,现在并无证据证明太史慈有罪,对么?”
胡堪被刘备眼神盯住,顿时结结巴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刘备再转向崔烈,质问道:“无人证物证,廷尉就是这么办案的?”
崔烈也为之气结,看来是小皇帝搞得猫腻,但事君如父,这锅只能自己背。
“太史慈只是嫌犯,目前并未定罪,吾自会秉公审判。”
刘备得理不饶人,今日必须救出太史慈。
“吾没问廷尉是不是秉公审判,而是问你为何拘押无罪官员?或者是谁让你抓人的?”
面对刘备的步步紧逼,太后紧缩眉头,隐隐觉得不妙。
这时,刘辩知道再不出面压制,崔烈肯定撑不住。
小皇帝霍地站起身,盯着刘备说道:“抓人是朕的意思,朕说他大不敬,不行么?”
刘备微笑道:“难道无论陛下说了什么,吾等都要照办么?”
刘辩略带嘲讽地说道:“有何不可?当然,若非忠臣,大可以不把朕的话放在心上。执金吾以为呢?”
众臣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附和不是,反驳也不是,只能看着执金吾孤军奋战。
刘备朗声笑道:“那陛下可记得先帝遗命否?”
众臣麻了,灵帝临终前是要立刘协为太子的,但几乎所有大臣都反对的。
按照刘辩的意思,他们都不是忠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