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韶余光扫了下,顿时目瞪口呆,只见那小吏写着:“今收袁韶会子十贯。”后面写着收钱时间。
“这是做什么?”袁韶忍不住问。
小吏笑道:“朝廷允许我们收钱,不过收到的钱,要和朝廷一半一半。”
“。。”袁韶直接呆滞。
“袁大官人,请进吧。”小吏哈哈大笑。
谎缪,袁韶心中再次暗骂起皇帝来。
哪有朝廷允许下面人收好处的。
他给钱小吏们,只不过试图拉近点关系,没想到对方可以奉旨收钱,这钱就等于白给。
等进入洞霄宫后,果然发现已经来了不少人。
比较有名,他认识的有工部郎中陈韡,潭州观察推官王迈,原楚州通判梁丙,原两浙西路制置使曾式中,原四川制置使郑损,京西、湖北路制置司主管机宜文字、襄阳通判史嵩之等。
除了这些官员,另有京师太学生黄自然、黄洪、周大同、徐士龙等人,现场黑压压一片人群,差不多有三四十人。
在场的官员成分很复杂,有史弥远原先的心腹亲信,如陈韡、史嵩之等,也有原地方军政一把手,如曾式中,郑损等,也有像王迈这样的清流,为官名声不错,但憎恨皇帝滥杀。
他们大部份人都有一些特点,即以前都身居高位要职,后来赵与芮掌权后就慢慢被退二线了。
曾式中在赵与芮一掌权后,立刻从淮南西路制置使,调往两浙,才干了一年,就被奉祠。
郑损就不说了,直接被赵与芮用崔与之替换,招回来奉祠。
梁丙是赵与芮灭李全后,把他调回来的,虽然没有奉祠,还挂了个兵部的郎中,但和陈韡一样,却没有分派事给他干,等于是闲置。
王迈原本在潭州,但朝廷改制,以前的观察使等部门都合并了,他这观察推官也没了位置,暂时先回京,同样在六部挂了个闲职。
现场最让人意外的是史嵩之,史嵩之是史弥远侄子,能力也不错,在史弥远倒台后,皇帝这两年并没有压制他,从干办公事升襄阳通判,因为据说史嵩之在地方屯田积粮有一手。
历史上,史嵩之在襄阳经营屯田,积谷达六十八万石,得到朝廷嘉奖。
可以说皇帝对史嵩之不错,但史嵩之今天居然也来了。
而现场的太学生黄自然、黄洪、周大同、徐士龙等人有部份刚刚通过二月的省试(又称春试),前天刚刚出榜。
其中黄自然是省试第一名,省元,其他几人有的上榜了,有的没上榜。
通常上榜后十天左右,会进行殿试。
南宋科举是三年一次,原本去年应该是赵与芮登基后的第一次科举,不过赵与芮以改制的原因推迟了一年。
这些太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即当年乔行简要联金抗蒙时,他们全是反对的,并一起跪在丽正门,请皇帝宁宗,斩乔行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