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看热闹的人群中也发出了一片闷笑声。
其实张鸿也知道某些窗口有一些办事难的现象存在,不过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被曝光被处理的蛀虫越来越多,很多人已经不敢顶风作案了。
特别是这段时间和苏晨部长走来走去的,
他亲眼很多基层工作人员越来越不敢怠慢百姓了,生怕被录音,被拍视频,被投诉。
张鸿看着那个男人,又把话题扯回了故宫上,“你说故宫养的闲人太多,那你知道故宫一天的客流量多少吗?
在限流的情况下,一天还有数万人的游客!
要保持这么大一座宫殿群的整洁、安全,要维持秩序,你知道需要多少保洁员和安保人员吗?
还有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对这里面文物的修复等!
你知道需要多少研究人员和修复师工作者吗?
就比如这御花园,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这些争奇斗艳的奇花异卉。
你知道是多少园丁辛苦打理与养护的结果吗?
请问你觉得这故宫里哪个岗位是闲人岗位?
是可以被剔除掉的?”
男人说不出话来了。
最先开始说话的男生也忽然发现,好像没有自己发言的机会了……
鱼幼薇则是抱着肩膀,抬着下巴,一脸骄傲。
而张鸿此刻好像是进入了那种说上头的状态了。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把自己勤学文科三年,所学到的东西一口气全部用了出来。
“你们看不起默默付出的故宫人,那你们可知道,如今世人能看到的故宫里的很多文物,都是怎么保存至今的?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一个发生在抗战时期文物南迁的故事……”
张鸿将自己在苦读文科三年中无意间看到的一个小故事说了出来!
“抗战时期,樱花国一直对我们故宫里的宝藏垂涎三尺,试图占为己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北平故宫博物院接到指令,将共计13427箱文物装箱南迁!
这些文物几乎都是由故宫里的文物专家、老职工,包括当时的领导亲自动手打包的。
非常严密,每件文物的包装至少有4层:纸、棉花、稻草、木箱,有时候外面还套上个大铁箱。
故宫人经过反复地空中落地试验、确认无误后,才在箱子外面打上当时政府和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封条,封条上记载着封存的年月。
就这样,从挑选“南迁品”到如此耗时地包装完成,故宫人共花了近一年时间!
1933年2月的一天夜里,故宫大门悄悄打开,在夜色的掩护下,这数万箱文物被分成了五批,迁往南京和上海。
那些故宫人立下了与文物共存亡的誓言,匆匆告别了家人,开始了华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惊心动魄的文物大迁移行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