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佛狱(2 / 2)

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弱冠之年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不过军帽,从宋朝文武严格分家之后便已经不怎么讲究了!!只是一个过场和仪式而已)

而古人取表字,往往也会在这个加冠礼仪上进行,一般由家族中的组长或者是德高望重的长辈,为加冠的晚辈选取一个优美文雅的表字,来作为男子的字!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古人的字!不同于名,现代的称呼中,“名”和“字”已经合成了一个词:“名字”,就代表一个人除了跟随父母的“姓”之外的称呼,是一个族群内部进行区分的符号。

因为文化的发展,白话文的普及,让名字有了精致区分的作用,一般我们有了一个人的名字,就完全可以在人海中搜索出对应的人。随着人口的增加,名字如今为了避免重复,也开始了三字、四字的变化。(所以去产科看一看,现在取名复姓的人特别多!)

但是在古代,取名都是单字比较多,因为人口不多,重复得也不多。

那为什么古人还要另外取一个“字”呢?因为这个“字”全称是“表字”。“表”相对于“里”,就是外部的意思。所以“表字”就是给外人用的称呼。

为什么古人需要一个专门给外人用的称呼?这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习俗。

在殷商时代,中华大地没有统一的宗教、属于一个迷信的蒙昧时代。这个时代是类似于印度的多神共存状态,父母的地位也非常特殊,因为多神,也就没有一个强大的神能凌驾于至亲之上。所以父母与神明都是不可违抗的。

而在类似于部落文明中,为孩子取名字大都与有文化,与神有通感的巫医有关,即使是父母取的,也都带了一丝不可亵渎的神性。一旦有了神性,就不能乱叫了,更不能让别人在口里念叨称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