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不过是小道尔,自宋代王安石变法以来,诗词就在科考中的分量越来越轻,而自元明以后,满天下的书生虽说诗词不断,可却再也难有上好的佳作能够超唐迈宋了!我的能够围聚在太孙殿下身边,靠的并不是什么诗词,而是治国策略!太孙殿下,您说是不是?!”
这一番话吹捧的太孙朱允文很是高兴的鸣鸣自得,高兴的甩了甩衣袖,一脸豪迈的挥了挥,又轻轻地推开了门边的窗子,看着外头白皑皑的大雪,忍不住的感叹说到:
“孤能够得到三位大贤的相助,天下万事可定矣!些许诗词小道,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我等可以为之,但万万不可以沉迷于此。还望诸卿与孤,切记切记!”
君臣四人,相互吹捧,一时间气氛倒也十分融洽,甚至众人能够想象到将来太孙朱允文登基称帝之后,眼前的这三人可以成为,呼风唤雨的辅正大臣一般的存在!一想到这样的场景,三人便纷纷的无比憧憬起来。
大家10多年的寒窗苦读,在仕途,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的打拼,为的不就是能够走到今天这样的地位吗,位极人臣,呼风唤雨,即便回到家乡之后,也能够光宗耀祖。这几乎是所有天底下读书人的最终期盼了。
对这样的融洽气氛,太孙朱允文也感到十分满意,君臣相处和睦,天下大权在握,太平皇帝指的就是自己这样的人物。只要自己等着自家爷爷双腿一蹬,就能够成功的登上那万人之上的至尊帝位!只要自己和这三位贤臣好好合计合计,干出几桩瞩目的大事和功勋,然后名垂青史,想必也不在话下!
眼下的这三位贤臣,各方面都让自己非常满意,不论是他们的才学学习以及战略见地和人品名望,都是一等一的!绝非张丹青之流可以随意比拟。
只要能许以高官厚禄,自然可以轻而易举的笼络这三位贤臣,从而让他们为自己鞍前马后出谋划策,自己可以做名垂青史的齐桓公,而他们则是自己的管鲍!
毕竟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自己的管鲍的,比如说那个张丹青!
一想到这个人,太孙朱允文没来由的便微微不悦起来。对这个人其实也谈不上有多恨,但就是没来由的不喜欢……
甚至不需要理由,反正就是不喜欢。
一天到晚和那些刑狱之徒打交道,接触的都是一些杀人狂徒和腐败尸体。这样的人。人品又能高级到哪里去呢?
更何况这个张丹青,一路以来还颇受自己爷爷朱元章的喜爱,真不知道自己爷爷究竟喜欢他哪里?就因为他爱出一点小聪明的主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