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何谓仁义?(2 / 2)

事实上,燕王朱棣在三年多后奉天靖难成功,其中就给黄子澄等人贴上过这等罪名,并据此罪名提出了清君侧的口号!

张丹青倒也算是拿来主义的,实际践行者!只是这么冷不丁的一提出来,顿时便让太常寺卿黄子澄怒不可遏,整个人气呼呼的开始,再次蹦跳的出来:

“张丹青,你少在这里搬弄是非,我黄某人对陛下忠心耿耿,何时曾有过二心?我这话里行间,处处都在处心积虑的为陛下维护良好名声,而你张丹青到好!一个劲的撺掇着陛下对这些个藩王们发难,而且还是趁着他们进京,为先帝戴孝的时机,自古以来,哪有趁着这个节骨眼公然动手的?朝廷还要不要体统了?朝廷还要不要仁义脸面了?你这般说道,自己倒是出尽了风头,可又将置陛下于何处呢?”

眼见二人骂来骂去的,纷纷争执不下,建文皇帝朱允文霍得站起身来,毫不耐烦的挥了挥衣袖,有些厌恶的说道:“行了行了,每次召集众臣商议国事,都成了你们的菜市场吵架,嗯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的,烦都被你们烦死了,罢了罢了,此事暂时搁置,有机会再议!诸位亲家都散了吧,散了吧!”

说完也不管诸多大臣有没有反应过来,毫不犹豫的便站起身来,离开了上书房!留下了一个个纷纷面面相觑的文武大臣。

能够站在上书房议事的,基本上都是六部九卿的各个衙门首脑,大家的权位谁也不比谁低,冷不丁的看到督察院的领导和太常寺的领导,公然的干了起来,其他衙门的各个长官们也意识间不知该如何规劝,但大多数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装作不知道一样,纷纷转身离开……

只留下了黄子澄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那里,眼神有些怨毒的看着张丹青离去的背影,眼里闪过了一丝丝寒芒!

而张丹青却没有在乎这些,但是经此一事的他,已经彻底明白,建文皇帝朱允文这个人已经是无药可救,任凭自己提供上好的策略,他也不知道把握机会和迅速执行!

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啊!

张丹青心里如是想着,自己来到京城做官这么长时间以来,其实并没有想着要到京城来发展,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头,本想着中了进士以后回到铅山县,做个小小知县,虽说光有些小,但在这个铅山县自己也可以横着走,只要自己安分守己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守着那个小小衙门,静静的等待燕王朱棣的奉天靖难结束,然后自己便可以,苟起来猥琐发育!并且依照着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和熟悉,避过历史上所有的灾难和浩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