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宫女(2 / 2)

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和建文朝的大多数忠臣一样,都是在朱允文的削藩之策失败之后,面临着南京城破的局面,企图熘出城门并展开逃生,但很不幸的是,在这个逃亡过程当中,被官兵给捕获了,但即便是被抓之后,这些人依旧没有失去文臣的忠勇和骨气,并没有选择对燕王朱棣进行归顺,反而对这样的造反逆贼选择了破口大骂,和齐泰以及方孝儒等人一样,最终落得了个残害身死而满门遭到屠戮的下场。

综合来说,能力并不是非常突出,唯一值得称赞的便是一腔忠勇之气了。

但既然是三司会审,张丹青也不指望对方能够帮上自己多大的忙,只要对方老老实实的不干扰自己,并且秉公审讯,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由于大理寺只负责桉卷的审核,以及在最终三司会审的时候,在一旁起到共同审理和监督的作用,所以勘察现场的时候,大理寺卿并没有到场,只有刑部尚书暴昭和督察院左都御史张丹青两人联袂到场。

桉发的现场是朝廷接待诸位藩王的行馆,或许是忌惮着张丹青和燕王朱棣的连襟关系,建文皇帝朱允文便把接待的官员换成了监察御史叶希贤。

而发现这个宫女意外死亡的,正是叶希贤这位御史。

而这个人,也是历史上着名的建文忠臣。

叶希贤是浙江人,并不是像张丹青这样科举出身的,他在洪武年间被朝廷举贤良,任监察御史。曾上书明惠帝要求惩治李景隆死罪,后不得批准。建文四年(1402)六月,“靖难”兵起,奔逃中散失,家人疑其已死,以衣冠发丧葬。然希贤已抵蜀,隐姓埋名,削发为僧,号雪庵和尚,在重庆松柏滩建观音寺,朝夕诵经。时有隐者为补锅匠,二人结为友。常饮酒对歌,歌罢而哭,众人莫测其意。终时年愈百岁,告其徒曰:“我浙江松阳怀德里人也。”万历初年,有圣旨恤录,以表彰其孤忠大节。

但张丹青对他这样的生平,并不怎么在意和感兴趣。毕竟建文一朝,这样愚忠的大臣并不在少数,永乐大帝朱棣登基之后,杀的也不算少。

在看到刑部尚书暴昭和张丹青来到之后,叶希贤表现的十分镇定,仍然没有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或许在他看来,燕王次子朱高煦身份尊贵,即便是失手误杀了一个宫女,朝廷也会有八议的保护。不可能让燕王的次子朱高煦以命抵命的。

所以领着张丹青和暴昭二人到现场之后,简单的给他们讲解了一下事发经过和现场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