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仇与怨(1 / 2)

眼见书童满脸吃惊的样子,张丹青不以为意的呵呵一笑,对于书生和书童之间的龌龊,一点也不感到有多么的意外和吃惊。在中原的大地上,最不缺的就是潜规则和私下里的龌龊,甚至有些不堪入耳的传闻,每每说将起来,都让人感觉到非常意外和惊讶,但看惯了历史上沉浮和荣辱的张丹青,对此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历史上的那些冷门的野史,尤其是那些比较奇葩和郁闷的,简直不知听了多少,看了多少又让人感叹了多少?

至于古人裤裆子里的那些私事,更是不足以为奇了,官场之中的或许能说的算是龌龊,但在民间,很多难以启齿的一些风俗和习惯,即便再怎么不合乎道德和礼法,但却一桩桩一件件的奇怪是存续千年而无法根除。

最典型的就是走婚以及拉帮套了!

而且这种丑陋的风俗呈现了地方化和风俗化,而且难以根除和消融,即便是地方官,再怎么贤明和爱民如此,对此也只能装作充耳不闻的样子听之而任之,严格说来这些个习惯和风俗已经成为了封建社会的一些顽疾,并引发过不少的命桉和大桉,但以当时的地下生产力来说,偏偏又无法改善这种情况。

没有云贵川一代的走婚风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走婚是云南和四川的少数民族摩梭人的独特婚姻方式。摩梭人是母系社会,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没有婚姻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的方式。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乱伦。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

摩梭人很少在白天单独相处,只有在聚会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时分到女子的“花楼”(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独立于祖母屋即“家屋”外),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他人不要干扰。然后在天未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以由正门离开。若于天亮之后或女方家长辈起床之后再离开,则会被视为无礼。

如果说走婚具有民族性的不可复制特征,那么拉帮套就更加让人难以启齿和接受了!

并且这个丑陋的旧风俗,甚至一直蔓延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并为当时的专家说不耻和大力抨击!

五六十年代农村还存在的“拉帮套”,就被很多学者专家定性为违反伦理道德,那到底什么是拉帮套呢?又为啥被专家骂呢?

两匹或两匹以上马拉一辆车就叫“拉帮套”。

但我们说的拉帮套当然不是讨论几匹马拉车的问题,而是用拉帮套来形容一种现象。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男人是绝对的劳动力,不是说看不起女人,而是说古代没有机械设备,穷苦人家甚至没有牛马,劳作耕地需要有力气的男人。春种秋收一个男人一天就要耕作一百亩地。这种强力的劳动,女人无论如何也是胜任不了的。男人作为一个家的顶梁柱,这一点也没夸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