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势(2 / 2)

中国军事文化传统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兵书。兵书是以前人们对军事着作的习惯称谓。在古代,兵字和军字含义相同,都是对军事的统称。用兵作战之法,人们称之为兵法;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们称为兵家。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把军事作为一种专门学问,看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不论是考进士的普通经书子集,还是学习兵书的各种兵书战策,往往都是以书籍的方式来体现的,而且在书籍没法普及的古代,往往都是呈现手抄本或者孤本的形式面向社会,其中的价值和获取难度更加的倍增!

中国古代兵书在世界古代国家中也是首屈一指。据30年代的《历代兵书目录》记载,古代兵书有1304部,现存288部。后来他和别又进一步作了统计,认为有2800多种。1988年的《中国古代兵书知见录》计算为3380部。其中存留下来的书为2308部,仅有存目的为1072部。后来统计的数字更多。

不过,上述统计都是按照惯例将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分别计算的,如果采用不同版本合并计算的方法则不会有这么多。根据上述书目按此方法粗略统计,古代部分实有兵书1200多部,其中存下来的约600多部。各时代最着名的代表作有50多部。

一、兵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来自战争实践。

我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战争历史据《中国军事史历代战争年表》记载,自公元前26世纪到1911年我国发生过3791次战争,其中古代战争3608次,近代战争(辛亥革命以前)183次。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记载我国古代的着名战争有150次,近代战争(辛亥革命以前)有30次。当然,兵书的大量涌现还有其文化条件。

二、兵书的分类

古代兵书类别众多。古人曾进行过各种分类。

西汉的步兵校尉伍宏曾将兵书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类。刘歆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中作了解释。用现在的话说权谋类大约指的是用兵谋略,它

“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

主要是讲战略方面和一般用兵原则的问题。形势类讲的是“变化无常”的战术方面的问题。阳阴类讲的是天候地理方面的问题。技巧类讲的是军事技术方面的问题。后来人们还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大致分以下14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