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阖府一焚(1 / 2)

外面官军的呼喊,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刺耳,即便是个聋子,也能够听得一清二楚。

更何况,年纪尚轻的湘王朱柏呢?

湘王府的门外,曹国公李景隆越发的得意和放肆起来,呼喊的声音也越来越没轻没重:

“王爷紧闭大门,听天子诏令而拒不请安,莫非已经有了谋反之心不成?!上天有好生之德,李某也不是那种不讲情面的人,只要王爷打开王府大门,恭恭敬敬的跪地请降,我自然不会计较殿下怠慢圣旨的罪名,否则的话,我麾下的官军,那都是从京城里抽调出来的好手,如今已经团团将整个湘王府周边给围住了,只要我一声令下,只要王爷执意要对抗朝廷的话,大军合力攻击之下,搞不好便会误伤到王爷,我想王爷不是那种不识时务之人,朝廷的心意和决定如何,我们无法更改和决定,我等也只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还请王爷不要为难我等,不要让我等难做!更不要让自己安上谋逆和大不敬的罪名!殿下打小就文武双全,京城之中无不满城皆知,可切莫做这种让亲者痛仇者快的扼腕之事啊!”

就在曹国公李景隆一边大声呼喊,一边开始劝闲的时候,包围王府的众多士兵便开始了紧急的调动和跑动,一时间响动巨大,整个王府里的护卫和家丁们也吓得开始纷纷发抖起来!

湘王朱柏的心,整颗心就像是沉到了谷底,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阴沉和不愉快起来。

朱柏是朱元璋的第十二个儿子,在朱元璋的20多个儿子中,有那不成气候,让朱元璋一天到晚数落地。也有博学多才,让朱元璋打心眼里喜欢的。

而朱柏,属于后者。

朱柏从小就喜欢诗词歌赋、绘画书法。朱元璋有时会兴致勃勃地,吟诵几句自以为非常好的诗句,之后便让朱柏抄写下来。

由此可见,在朱元璋心里,朱柏的书法是很出众的。

后来,大才子解缙曾见过朱柏的书法,对其仔细欣赏一番后,表示出大大的赞扬。

朱柏不仅有文人的素养,还喜欢谈论军事。因他是1371年出生的,那时朱元璋已经登基三年。

朱元璋画像

所以作为皇子,朱柏在饮食、营养各方面,还是非常富裕的。

出于此,喜好谈论军事的他膂力过人。有时间了,他便纵马持弓,锻炼一番。

朱柏的童年、少年时代,与吃不饱肚子、亲人去世都无处安葬的父亲朱元璋相比,何止幸福一千倍、一万倍!

遗憾的是,朱柏的人生结局,却无法与朱元璋相比。

1378年,年仅8岁的朱柏,就被朱元璋封为湘王,1385年,15岁的朱柏要离开南京,离开父亲,前往封地荆州。

朱元璋作为一名父亲,在每个儿子前往封地与他离别时,他都会送给儿子一条玉带。

临行时,他让儿子佩戴好玉带,然后自己望着儿子的背影、望着玉带上那精美的装饰,朱元璋的内心百感交集。

他既舍不得儿子离开自己,同时又希望儿子去封地后,善待百姓,成长为他心目中贤王的样子。

朱柏向朱元璋辞行时,也佩戴好了玉带,但他并没有转身,留给朱元璋一个儿子的背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