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强攻弱”的耿炳文
一年后,陈友谅、张士诚相约共同围剿朱元璋。陈友谅兵多将广,实力雄厚,且战舰众多。他顺江而下,直捣应天。然而,在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龙湾时,张士诚却被耿炳文再次阻拦在长兴,无法西进。
当时,张士诚以吕珍为将,分兵三路奇袭长兴。可在抵达长兴城下时,遭到耿炳文的连番攻击,大败而归。极为震怒的张士诚又将徐义派往战场,欲与耿炳文拼个你死我活。可耿炳文并未与徐义决战,反而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迫使徐义再次退兵。
耿炳文镇守长兴十年,张士诚攻打了十年,却从未跨越长兴一步。在徐达、常遇春扫荡大江南北时,朱元璋的宿敌张士诚却被耿炳文硬生生地压在浙东,无法兼顾天下。纵然他不像冯胜、邓愈那样冲锋陷阵,却也不可或缺。
在朱元璋登基称帝时,他曾在诸将面前直言:“耿炳文的功绩,与徐达一样。”可见,在朱元璋的心中,他是极为认可耿炳文的防守作用的。
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后,耿炳文的防备任务宣告结束。在北伐时,耿炳文跟随徐达、常遇春攻克山东、河北,功勋显着。
因此,耿炳文成了第一批受封的明初功臣,朱元璋晋封他为长兴侯,赐免死铁券,而耿炳文的父亲耿君用也被迁入功臣庙。
耿炳文虽然受到朱元璋的信赖,可他从未担任过战场大将。无论是讨伐北伐蒙元、南征云南还是兵临捕鱼儿海,耿炳文的顶头上司不是徐达、傅友德,就是蓝玉。朱元璋一向看人很准,他深知耿炳文防守有余,而进攻不足。在明初四处东征西讨的战事中,他只能充任偏将。
耿炳文“守强攻弱”的缺点让他无法进一步成长为徐达那样的军事统帅,可在多疑成性的朱元璋心中,这也是他的优点。
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后,朱元璋将屠刀挥向了昔日部下。蓝玉、王弼相继被杀,冯胜全家被赐死,傅友德也成为朱元璋刀下的亡魂。唯有耿炳文、郭英二人逃过一劫。郭英忠心耿耿,谦逊小心,从未对朱元璋心生不满。而耿炳文得以保全的原因,就在于他只会防守,不会进攻,对朱允炆构不成任何威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