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棣可不想自己的王朝和朱允文那个倒霉皇帝一样,我己一区区一个北平城对抗整个天下,好不容易夺来的帝王之术,自然希望他能够怜悯犹残,但手误之急,就是要安顿好京城的官员和大臣,并且,按照它的全新方式来进行削藩。
朱允炆作为皇太孙继承祖父朱元璋的的皇位后,他深深感到了不安,感到了自己皇位的不稳,他那二十多个叔叔虎视眈眈地关注着自己,没个叔叔都对自己不满,因此为了坐稳皇位,他迫切的要将这些叔叔处理掉。为此朱允炆采取了猛烈地削藩,再短短的一段时间后,他先后废掉了周、代、岷、齐四个藩王,湘王被逼自焚而死。
朱允炆不讲策略的削藩不但没有稳定局势,反而引发了宗室的不满,最终朱元璋的四子朱棣起兵造反,经过四年的夺位大战,朱棣成功的打败侄子,夺去了皇位。
当靖难成功后,打着反对朱允炆迫害宗室骨肉名义的起兵反抗的朱棣,为了防止自己的兄弟们学自己造反夺位,马上继承了侄子朱允炆的削藩大业。不过朱棣要比大侄子朱允炆老道多了,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对这些兄弟和侄子们一一处理,最后成功地稳定了局势。
朱棣靖难之后,大明一共有二十一家朱元璋一脉的藩王,以及一家朱元璋大哥一脉的靖江王,对于这些人,朱棣开始了全面削藩。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洪武元年被立为皇太子,但是在洪武二十五年过世,谥号“懿文太子”。
朱标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朱熊英夭折,余下四个儿子,次子就是朱允炆,然后是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煦。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在继承王位后,追封父亲朱标为兴宗孝康皇帝;册封朱允熥为吴王,封地杭州;朱允熞被封为衡;朱允煦被封为徐王,朱允炆的长子朱文奎被立为皇太子。
不过靖难之役之后,朱棣获得了全面胜利,作为新的帝系,朱元璋事业的接班人,朱棣不能容忍正统嫡系的大哥朱标的存在,为此他对朱标一系采取了全面打压和迫害。
朱允炆和朱文奎已经不知下落,朱棣的处理全面转向找到的人。
朱允熥被降为广泽王,发往福建漳州监禁;朱允熞被降封为怀恩王,发往福建建昌监禁。后来考虑放在外地不安全,于是押解进京,废为庶人,最后囚禁于凤阳,最后这两个人凄凉的死于监狱之中,到了英宗时代,朱允熥的家都已经八十多岁的几位老人才被释放,而朱允熞则没有留下有后人的记录。至于朱允煦被降封为敷惠王,被监禁在朱标的陵墓,后来改封瓯宁王,负责祭祀朱标。不过永乐四年突发一场火灾,朱允煦就这样被烧死,才十六岁,没有后人,至此朱标的儿子全部消失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