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下邳收糜芳(2 / 2)

陶商也是满心复杂,他突然感觉,与曾经朝夕相处的亲弟弟陶应,已不是一路人。

“姜,还是老的辣!”

陶谦、陶商离去,陶应并未被陶谦赶出门而生气,反而为陶谦的老谋深算、未雨绸缪点赞。

“又一个宋太公!”

想想《水浒》中,宋太公提前几年将儿子宋江逐出族谱,还向县府讨来一纸凭证,就是以防不安分的宋江祸及自家庄子,伤及根本。

“只要大本营尚在,家道依然稳如磐石。”

这眼下陶谦对陶应所行,与那宋太公所做,异曲同工。

“看来,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名字之人,绝不会是平庸之辈,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陶谦即便在后世人嘴里评价能力中庸,但得看跟谁比。

跟曹操比、跟袁绍比,或者跟他同时代的所有诸侯比,确实平庸;若跟普通士族、百姓比,自然又高明万倍。

“先一步与我分家,又接着替我谋取泰山郡,这便是一次考核吧?”

通过刚才的一番问对,陶应知道他说的话虽然稍稍打动了陶谦,但毕竟自己的前身从不过问政事,也胸无大志,陶谦还信不过他。

“若成功了,未来的徐州,自然没有大耳贼什么事。若失败了,真就与陶氏再无半分瓜葛!”

对陶应来说,这是一次破釜沉舟之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不过,这个开头,比哥想象的要好许多!”

一想到自己的起点将从泰山郡开始,陶应霎时战意昂扬。

“啪!”

拳掌相击,有些抑制不住自己激动情绪的陶应,在客厅里来回走动,晃得堪堪回过神的糜芳迷糊不已。

“子方,哥哥我缺少一个未来的讨虏将军,你要不要随哥一起去泰山郡?”

糜芳先是一愣,心中暗暗腹诽。

“这讨虏将军,岂是你一个只知游手好闲、恒舞酣歌之辈能封的?”

糜芳继而又大喜,纳头便拜。

“糜芳愿追随大哥东征西讨,建功立业!”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不仅仅是为自身,还为徐州糜氏。

即便投资陶应失败,糜芳进可以陶应为跳板,谋取新的政治生命;退可重回徐州,对糜氏无半分损失。

“不是应该拜我为主公吗,怎会只是一个带头大哥?”

虽然略微有些失望,但陶应还是眉花眼笑,一把扶起糜芳。

“哈哈,子方放心,只要未来哥有肉吃,绝不会让子方喝汤!”

先拉糜芳上船再说,至于糜竺,以后慢慢再搞定。

陶应相信,有了糜芳,搞定糜竺是早晚的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