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济南战报(2 / 2)

“敢问陶郡守,此‘竹纸’工艺得自何方高人之手?”

左伯绝不相信陶应是搞纸张研究的,不然也不会屈尊降贵找上他。

“此新式造纸之术,我偶得自一位喑人之手,且有幸目睹新纸,可惜,此人寿元已尽,升入天界!”

为了自圆其说,“先知”陶应不得不给左伯编造一段神话传说。

“若子邑愿意替陶应做事,我愿意将新式造纸之法传授给子邑,并在泰山郡创办一个有数千人同时生产的纸坊,由子邑管理。”

左伯一怔,继而心潮汹涌,热血澎湃,当即纳头便拜。

“左伯见过主公!”

不拜不行,在工匠的心中,任何一项技术都是用来传家的,陶应愿意将改变时代的造纸术传给他一个外人,自然要让陶应放心才行。

“应有子邑,大业可期!”

左伯认主,陶应轻舒一口气,脸上的喜悦之色毫不掩饰。

对陶应来说,千军易得,谋士、武将也易得,唯独如左伯、蒲元这般的“大国工匠”最难得。

“呵呵,哥的‘掘根计划’又迈出坚实一步!”

要一劳永逸地解决士族、豪强对人才的垄断,防止未来再出现新的门阀,陶应必须在教育上下手,而纸张起着关键的作用。

“子邑,我时间不多,现在就将竹纸的制造工艺传授于你。”

左伯认主,陶应说到做到,当下便将后世造纸的新式工艺倾囊相授。

从制浆工艺里的砍竹、削青、拷白,到脚碓舂料、捡料、掰料;从造纸工艺里的浆料入槽、木耙搅拌、捞去粗筋,到压榨去水、焙弄烘焙、磨去纸边,所有流程工序说得清清楚楚。

左伯本就是造纸的大师,陶应将竹纸的工艺说完,他略加思索,便瞬间融会贯通,甚至自己在制作“左伯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弟子左伯,叩谢主公!”

强忍着内心的激荡,左伯再次心悦诚服、毕恭毕敬地屈膝跪地,向陶应行了一个弟子礼。

“论知礼,还得是古人!”

这次陶应没有做作,坦然接受了左伯的叩拜,这是对双方的尊重,也是古人对知识与师道的尊重,不存在阶级与贵贱之分。

陶应扶起左伯,又将后世流水线作业的特点传授给左伯,这样既可以提高产量,还可尽量防止技术泄露。

“子邑,造竹纸需要时间,在此期间,你也莫要放弃对蔡侯纸的改进,未来这个纸就以子邑的姓名命名,叫‘左伯纸’。”

“同时,在这两种纸之外,再造一种更加柔软的纸张来,主要是用来替换厕筹的,这个也很重要。”

作为一个现代人,陶应备受厕筹的煎熬,自然要想方设法改善生活条件,不然,打天下还有什么意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