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陶应忧赵云(1 / 2)

第252章 陶应忧赵云

兖州。泰山郡。奉高。

奉高烈士陵园里,陶应祭祀过在洛阳战死的玄甲军英灵及昔日在泰山郡牺牲的其他英烈后,留下随行的尹礼、颜良、孙康、典韦、郝帅、祢衡等人,独自朝陵园一角行去。

“阿爹!”

“阿爹!

听到细微的脚步声,十岁的曹昂、何晏侧首观望,见是陶应,忙出声打招呼。

同样被惊动的丁氏、尹氏纷纷回头,虽然没有出声,但皆以眉目示意,以示问候。

陶应也没有说话,目光和煦地先向曹昂、何晏点点头,又温情脉脉地回应了丁氏、尹氏,脚步不停,径直来到卞秉墓前。

注视神情略显凄然,默默蹲在墓碑前,一只素手来回在碑文上轻轻触摸的卞氏一会儿,陶应也蹲在没有香烛纸钱、鲜花供果的碑前,轻轻握住卞氏的一只手。

“小弟,你就放心吧,既然你将常仪托付给了我陶应,我定不会让常仪再受一丝一缕的伤害,必尽其一生,让她幸福!”

陶应话语不多,辞藻亦不华丽,但落入卞氏耳中,却胜过千言万语。

“姐姐:卞羲;姐夫:陶应。”

卞氏望着碑文上镌刻的两行家人名字,原本凄然的脸颊变得柔和,不自觉用力回握陶应的大手,侧目望向陶应,一双柔情似水的眸子满含深深的感激与浓郁的爱意。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卞氏感受到了陶应的真诚,亦感觉找到了余生的真正依靠,便顺着陶应的誓言,以《诗经》中最美的誓词回应陶应。

“前额垂发的少年郎,才是我最中意的人,我宁可死,也不会改变心意!”

诗句的大意陶应懂,再次用力捏了捏卞氏的手予以回应,便将空间留给了卞氏,自己起身稍稍远离了几步,举目四望。

“腊日才过又小年,那堪硝烟雪连天;儿童把酒传明烛,远想慈亲尚未眠!”

望着白雪茫茫,萧瑟毫无生机的陵园四野,从未伤感过重生的陶应,第一次对已阴阳相隔二千年的父母生起了浓浓的思念。

“阿爹,您是想大父、大母了吗?”

陶应有感而发的诗意,聪慧的何晏很容易就听懂了,第一时间来到陶应身边询问。

“阿爹是想回下邳?”

知道陶谦一家身在徐州下邳,曹昂也好奇询问。

“确实想了,但现在回不去!”

陶应敛去脸上的哀忧之色,目光复杂地端详了何晏、曹昂一阵,将二人揽在左右,目光望向远处依稀可辨的巍峨泰山。

“你二人可想回洛阳,回到你们阿爹、大父、大母身边?”

洛阳一战,吃了灵帝的闭门羹,陶应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而且无论是何进,还是曹操,都已与陶应兵戎相见,无须再遮遮掩掩了,陶应想遂何晏、曹昂本心选择。

“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