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在谈论朱由校。
朱由校当然也在关注着东林党的其他成员。
用人或处事不按照乡党或朋党,这是他的一个原则,所以不会因为刘一璟、汪文言两位东林党大将是叛乱主谋,就直接来个清洗相关朋党。
有一点他跟韩爌、孙承宗看法一样,那就是万历以来大明朝廷内耗太多,泰昌朝一上来愈演愈烈。
自己人斗自己人,一个个内斗内行,朝廷里乌烟瘴气,经济上土地兼并发展迅速、东南商业资本迅速集中,朝廷都不能做出有效调整应对。
晚明这年头,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朱由校不打算搞党争大案,而是搞叛逆大案对各派都敲打收权,对实际参与叛乱者抄家清洗。
收回军权、大权和经济基础,才是最有用的。
东林党有汪文言、张问达、惠世扬、宋师襄这种内斗专家、叛变投敌、死有余辜的家伙。
也有孙承宗等一些外围成员,他们或因为帮过同僚,或因为被东林抨击朝政的正气吸引。
这些人显然不是自己的对立面。
刘若愚已经将剩余东林党的履历资料整理好了,送到了他的面前。
翻看卷宗,墨迹都是新的。
哈哈,昨天消灭了叛军,朝廷里立刻有人提供一切情报。
一些楚党齐党,觉得推倒东林的机会来了,就专门把东林党的资料提供给东宫的人……
大权在握,永远不缺主动依附者。
可自己哪能被这些家伙左右了意见?更不可能按照他们的想法,直接清除东林党让他们这些虫豸上位。
翻开卷宗,看了一批东林履历。
“刘公公,你整理得不错。卷宗都按俺的建议只留客观内容,那些官员主张推倒东林的都去掉了?”
“都去掉了,监国殿下要是想看,那些抨击东林的原始卷宗也都在呢。”
“嗯……留着不看,以后统计出来有用。”
“是。”
朱由校把那些举报东林、提供的线索都收集起来,但是自己才不看它们。
专门让刘若愚结合多方资料,整理出客观信息,列入卷宗。
翻到了孙承宗。
清清楚楚记述他是北方保定人,早期在大同巡抚房守士家里当教师,后来四十岁的时候,成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的榜眼。
本非东林党,但因为在翰林院任职,又曾维护当时还是太子的朱常洛,所以跟东林党越来越近,也因此算是跟东宫关系不错。
五年前,孙承宗主持应天府乡试,涉及到党争,差点被弹劾罢免。是东林党时任首辅的叶向高出手,维护了孙承宗。
自此他才算是东林党的一员。
“看看,因为曾经站在父皇这边,所以跟东林党关系密切。应天府案,孙承宗卷入党争,好端端的做事陷入各种麻烦,自此被算作东林党。”
刘若愚也感叹一声:“确实如此,朝堂上经常有非此即彼,当年支持了东宫、跟东林关系好,那就算做东林党。除了孙承宗,还有许多人也是类似。”
朱由校感叹,那句话真是太对了。这么大个朝廷,如果没有这些朋党乡党,那才叫奇怪呢~
东林党经过这次打击,后面已经不可能再执掌官员中最显赫职位。
也不再是自己最主要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