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太监王体乾敦厚老实,服侍陛下与东宫最久,任命为东厂提督太监。”
“奴婢王体乾谢太子监国殿下!”
东厂的新任命也算是正式公布,之前虽然在部分大臣面前露过面说过此事,但现在算是由他正式担任这一职务。
“王体乾,调查出支持叛乱的东厂、锦衣卫人员及家属,你也不用杀他们,先关起来令其反省,同时参与劳动养活自己。”
“奴婢知晓了,一定办好此事。”
咦?
大臣们一听,涉及叛乱的许多人竟然不杀,而是关押反省、劳动养活自己?
这很宽厚啊!
一点没有大杀特杀的那股味,跟有些人的说法很不一样啊……
钱谦益、刘懋偷偷瞟了一眼杨涟,发现后者倒是淡定,并没有因为太子监国没有大杀特杀而吃惊。
“东厂、锦衣卫是他的人,要收心为他所用呢,当然不会赶尽杀绝。”杨涟心里面找了个说法,觉得太子接下来就会性急而又冷酷了。
负责记录档案的温体仁也立刻动笔,记下了太子监国这一新举措。叛乱有参与者、有支持者,太子监国没有一刀切全杀头,而是专门让东厂负责关押、令其反悔、劳动养活自己,跟传统的大牢很不一样。
这是史上第一次,他清清楚楚记述下来。
“好,第一个议题诸位还有什么建议吗?
没有的话我们开始谈论宗室!”
来了,来了。
杨涟心想这位年轻性急的太子,果然要踩宗室这个大坑了。就像当年朱允炆,一上来就朝宗室动手,年轻又急躁。
冷酷不进亲情的名声一旦有了,以后可会伴随一辈子,最后只能向文官妥协,很多事把大权交出来。
虚位、放权、听劝的圣君,再加上众正盈朝,那才能有大明中兴呢~
在杨涟期待的目光之下,朱由校开口了。
“此次叛乱,郑养性叛军高呼郑贵妃为太后,福王当皇帝。这句口号山呼海啸,宫内宫外都听到了吗?”
英国公、军机处首席大臣张维贤回道:“臣亲耳听到,叛军喊着口号,做着当功臣的春秋大梦。”
方从哲、黄克缵也都在场,表示他们也都亲耳听到。
文官中出列一人,正是言官刘懋:“臣以为,福王必然有参与,占有太多土地和财富,臣从涉及叛乱、减轻百姓负担两个角度,提议福王削藩。”
作为东林党一员的刘懋开始带节奏了。
福王跟郑贵妃一样,都是这十多年来文官们的老对头了。提议给他削藩,既符合叛乱大案,又契合文官的想法,估计还符合太子圈钱的目的,这是一举三得的提议。
“臣等附议!请监国殿下收其王宫,避免有人僭越作乱!”
御史言官们现在表现得特别忠诚,但是把削藩的节奏给带起来了。
朱由校心里面云淡风轻,对于刘懋等人的提议只是微微颔首,然后又对其他人问道:“诸位也都以为福王一定跟叛乱有关吗?”
这么一问,大伙心里就开始打鼓了。
没关吗?
前面不是还让张维贤、方从哲他们说亲耳听到“拥立福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