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之前一个个当儒家斗士,现在变墨家精神了~”
“东林党都认了,咱就更不反对了。”
官员们小声议论起来,温体仁也动笔记述,把钱谦益、杨涟接受的事实写进了档案。
不管他们以后怎么私下里跟江南士子说,在京城官场这事就是板上钉钉了。
朱由校忽然语气温和地说道:“处理奸邪以后,我们继续议福王的事。福王上疏表明了态度,其实俺以为重点不是怎么处置俺叔,而是要防范奸邪借福王名义搞事。”
这回首辅方从哲出列道:“这几天臣派人调动各部门调查,发现参与叛乱的多是在京与宣府者,没有河南福王相关人员。确为郑养性为了扰乱天下,故意打着福王的名号。”
刑部尚书黄克缵,出列补充道:“臣这几日也在彻查此事,福王确实没有参与,但是福王的财产众多,早些年与郑国泰往来密切。所以,虽然没参与,但是相应钱财有被利用于叛乱。”
他们俩当然是在朱由校授意之下,一个红脸一个白脸。
其他官员们有点懵,这是要严惩还是不严惩啊?
他们发现太子监国的心意太难猜了,之前有消息说他年轻气盛,估计要对藩王大动手脚,现在感觉好像深不可测啊。
朱由校就是要这个效果,都给百官猜出来自己的处事风格,那还不被这些老油条给忽悠了?
“俺叔福王被奸邪给盯上了,就像刚才工部这件事,不知道还藏着多少奸邪呢。王府里肯定有不少收别人钱,背地里干些见不得人的事。”
他看向礼部队列:“大宗伯,记得宗人府有许多事是你们礼部在管吧?”
礼部尚书孙如游怕什么来什么,刚才一直安静不说话,就是怕被点。
现在只能回道:“正是。宗人府那边管得不多,大部分确实是礼部在做。”
“嗯,大宗伯辛苦了。这次福王的事又要你操劳,俺以为要寻找一种既能保护俺叔,又能杜绝奸邪渗透作祟的方式。”
孙如游哪里有办法,上次他就被太子彻底拿捏了,现在当然不敢有任何胡乱想法。
“兹事体大,唯有陛下与殿下处理此事才能让人心服口服,臣一切听监国殿下的。”
他这话的意思这事涉及福王,事情太重大了。别人的提议分量都不够,他作为礼部尚书就认泰昌皇帝与太子监国的办法。
好~
朱由校说道:“既如此,俺觉得请福王回京,目前京城清除奸邪以后可保俺叔安全。”
王爷入京在一般情况下是被高度警惕的,尤其是借着王室的势力跟重臣结好,后患非常大。
但他是福王,一个被文官视作敌人和靶子、一个娘家参与到叛变谋逆的王爷。
正常人都会敬而远之。
他入京政治威胁很低,而且大伙心里知道,福王入京后几乎就是一种软禁。
多数官员心里是愿意看到的。
杨涟眼中一亮,果然太子还是对福王重拳出击,其他诸王也会非常警惕此事。京城以外他的名声会进一步降低……
这是要送大礼吗?
忽然,他看到朱由校对他这个方向笑了一下。喜欢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请大家收藏:()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