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朱由校当伯乐(2 / 2)

他现在的五大得力支持者张维贤、方从哲、黄克瓒、黄嘉善、李汝华均在古稀之年,后续接班人急需培养。

这次选拔考试的前三甲毕自严、孙承宗、徐光启就具备接班人的潜质,但是需要考察磨炼。

不过这次考试仅局限在京城,对全国中上层文官也不公平,从毕自严就知道真正的人才不在庙堂,而在江湖、边远,继续考试选拔势在必行。

另外对于武将以及其他人才的选拔也应该尽快进行,否则会失去更多的人才和人心。

看来真有建立考试院的必要了,将来那些退居二线的元老可以让他们在考试院继续发光发热,他们积累的经验那是是宝贵的财富。

当天,朱由校专门赏赐十人,并且给不在前十,但也算写得有些特色的冯铨、鹿善继两人安慰奖赏。他两个的,一个文采极为优异,另一个在军事与国富方面颇有见解。

前者冯铨就是刚才许多人下注能前三的“小冯翰林”,但他人品卑劣,在清军入关后前者当了贰臣,苟且偷生成了清廷的走狗。

后者鹿善继在户部任过职,又算是比较懂些军事,是一个被李汝华、孙承宗都器重的人才。人品还很好,历史上回定兴养病期间抗击清军,城破壮烈殉国名扬青史。

朱由校既然了解明末历史,对于冯铨这样的人不仅不能重用,还应该设法遏制其发展,找机会除之,免无后患。

鹿善继坑定要提拔的,但是对于冯铨还没有考虑好,不提拔等于自食其言,只能安排他去一个油水大的地方,等他犯罪再作处理。

此外,朱由校想起了孙传庭,此人没有在考试名单出现,原来他还在河南商丘担任永城县令,一直窝在商丘没有晋升。

朱由校后面计划让周嘉谟把孙传庭调到京城专门培养起来。

因为此时孙传庭才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后当了县令再没升级,他的官职太低了,必须升职到一定级别才能主导晋商之事。

朱由校还打算培养他成为独当一面的西北封疆大吏。为什么朱由校对孙传庭如此重视?那是因为朱由校前世就知道此人非同一般。

孙传庭一表人才,多有谋略,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也就是才任职2年时间。后世他跟洪承畴这种油滑者不一样,坚决清理屯田,打击侵占土地的地主大族,不惜夺他们的资产以归还卫所和百姓。

最后被士族地主群起弹劾,才被逼着没练好兵就决战而败。

也许他参加考试的话,就清理屯田,抑制兼并这方面也会有很多想法,可惜不能这次扬名。

正考虑将孙传庭调回来升职,到京军或者顺天府任职时,乾清宫又有泰昌病情传来。

泰昌病情加重了。

人已陷入了昏迷不醒。

他知道父皇泰昌快要驾崩了,要做好许多准备工作。

立刻通知托孤大臣们入宫,他与李贵妃、诸位大臣陪在乾清宫,一边等待泰昌醒来,一边准备非常重要的遗诏。喜欢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请大家收藏:()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