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泰昌驾崩(2 / 2)

又深情看了会最爱之人李贵妃,然后目光只是在朱由检和皇九女等人身上停留了一会,就深吸一口气,对着众人说道:

“国事不宜耽搁,中兴机遇不可得而复失,待朕大行,还望……咳咳咳!”

泰昌皇帝说到一半又咳血了,朱由校、李贵妃急要搀扶,朱常洛伸手示意不必。

“待朕大行,望诸位同心协力,尽心辅佐太子中兴大明。吾儿由校,当为……我大明独一无二的帝王。”

方从哲等人都跪下回道:“臣等以性命和名誉发誓,一定忠心辅佐太子殿下!”

朱由校也跪道:“儿臣一定不负父皇期待。”

朱常洛知道大限将至,轻声呼唤朱由校到耳边,嘱托道:

“你母亲王才人与朕感情很好,跟刘氏完全不一样。可惜东宫惨淡她又身体不佳,西李欺辱她都是谣言,吾儿切莫相信。”

“儿臣知晓。”

看来泰昌到最后担心的是这个,怕自己对五年前母亲王才人去世有想法。

朱由校要做大事,当然不会在这种事上纠缠过多,但是母亲族人肯定要用,他们有可能在一些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跟李贵妃这边“翻旧账”。

父皇这段话是在提醒,小心有人以这件事在后宫打开突破口。

朱由校又是对泰昌说道:“父皇放心,儿臣深知家和万事兴,宫里面和谐外臣才不好往里面掺沙子。”

“甚好,我放心了,朝堂上面更不用多说……吾儿必为了不起的帝王。”

说完以后,朱常洛用尽了力气,连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李贵妃最后留在他身旁,还有刘若愚、王体乾等都在现场,亲自照料泰昌最后的生活。经过筛选整顿后的太医们,把每一剂用药和用量,都给档案司和起居录记录清楚。

朱由校与诸位大臣退到乾清宫大殿等待,讨论陵寝与遗诏,最后争取在泰昌清醒时让他知晓,看看有何需要补充。

当天夜里亥时一刻,刘若愚、王体乾从寝宫冲了出来,悲怆地喊道:“陛下大行了!”

“陛下大行了!”

泰昌皇帝驾崩的消息,被一声声高耸的呼喊有序传开。

这一天最后还是到了。

泰昌皇帝朱常洛,登基两个月,秉政一个月,享年三十九岁,庙号明肃宗。

任内提拔任用大批有名望的官员填补空缺,前后拔下大几百万两银子犒赏九边将士,还采取以工代赈救助灾民。一时间朝堂振作、百废待兴,大有扭转时局之举。

然身体本就不好早有病根,又操劳导致一病不起,太医用药无效又有奸邪迫害,朝堂党争以致叛变。泰昌终不能弹压局势,幸而父子同心,太子监国秉政。泰昌皇帝最后一个月尚且安稳,九月二十九日夜亥时一刻驾崩。

士林百姓多叹其命运坎坷,当了那么多年谨小慎微的太子,好不容易当了皇帝,提拔了一批出名文官,最后就当了两个月皇帝。

还有东林党们,更是希望泰昌不要病逝。可怕的太子才刚监国几十天就这么恐怖了,这回头顶上没了泰昌,后面肯定更可怕。喜欢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请大家收藏:()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