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登基后的第一个政策(2 / 2)

前面涉及泰昌后世的议题已经讨论好,朱由校开始主导讨论。

“俺得太祖、成祖托梦,他们叫我恢复当年的兴盛与强大。他们告诉俺,当年能兴盛与强大,可不是靠着承接蒙元的旧制,而是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所以,天启朝会继续隆万新政的举措,准备为张居正恢复声誉。”

他说到这里,前面还有礼部、言官打算劝谏他用“朕”,上朝时不要自称“俺”。可是给张居正恢复名誉这个议题很劲爆,一下子注意力都集中在这里了。

他又补充道:“俺跟万历先帝讨论过这个话题,先帝说当年成化帝为于谦恢复声誉,未来给张居正恢复声誉也是必然。但是提醒过俺,可适当恢复名誉,不宜一下矫枉过正。”

“先帝圣明,陛下圣明!”百官一齐称颂。

为张居正恢复声誉早已是坊间趋势。

当年文官们反对张居正,其实就是反对张居正的相权和背后的君权,反对张居正的变法改革,反对张居正掌控朝廷。

张居正这座大山被万历和文官们推倒以后,新政、改革、变法都成为政治错误,但时间一长万历与部分想有作为的文官,其实都在后悔......

失去丈量田亩的保障以后,土地兼并急速加剧,传统地主和文人们当然觉得是盛世。

可是有作为的一些文官当然懂得“抑制兼并”的道理,可是抑制土地兼并就要针对税收和官员考察变法。这就又绕回到张居正了,他们知道解决之法,就是当年自己反对的事情。

东林党就属于这种情况。

三巨头之一邹元标等人都是反对张居正而闻名,可如今东林党也在准备给张居正恢复声誉。

为张居正恢复声誉,可以给东林党积攒声望,吸引大批有志向的士子。历史上他们就在天启登基后,主导了为张居正平凡,吸引到了包括卢象升在内的一批人才加入。

可是,他们只给张居正恢复名声,却没恢复张居正的变法。尤其是清丈田亩和按照政绩进行京察这两项很关键的内容,不仅没恢复,比之前还恶化了。

这就是他们地主文人立场的短视。

朱由校可不打算把张居正平反这种重要荣耀事让给东林党。

谁提议的,谁就占了先机,对天下有志向士子卖了人情。

朱由校说出来以后,让杨涟、钱谦益等东林党心里凉了一截。

“坏了,他先说了,我们在东林书院宣传给张居正平反,等于给他做嫁衣了。”

杨涟是心中恼怒,怎么东林想做什么都被他抢先了呢?这回就算都想到一起了,但他给张居正平反,肯定和东林党给张居正平反的内容不一样。

钱谦益则是另一种想法。

“他这是要搞新政,要变法改革吗?”

跟这位天启皇帝直接作对是吃饱了撑的。但是可以先口头支持,然后磨洋工,再让下面对新政也没啥好感,这样就起到了阻止他的新政的作用。

官场里的套路多,他是那种不会站出来反对,但一定不会落实他不认同的意见的那种官员。

朱由校知道自己提出为张居正平反,一定会让官员们心里打鼓。

他继续说道:“张居正主导全天下清丈田亩,重新厘定税收,这个举措得罪了不少人。俺觉得直接恢复,也会得罪很多人,所以要饭一口口吃,事一步步来。

这回举京官员同考,选出来十位优秀官员,对于何以国富有深刻见解和不错的办法。俺已登基,当然要兑现对他们的任用。所以诸位尽管放心,不会一股脑恢复张居正的改革,而是与他们讨论,一步步推进天启朝的新政。”

“陛下万岁!”

新帝登基后第一个要做的事,是以这次“何以国富”考试的前十名,合理恢复张居正的改革。

这对他们十人是无尚荣耀,天启一下子就收了他们大部分人的心。喜欢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请大家收藏:()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