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登基以后,各项政务都过渡得很稳。
半个月时间一转眼,京军三大兵团的选拔工作接近尾声。
第一次经营选拔时间怆促,落选的人意见不小,入选的人员经过进一步训练考察也发现一小部分不尽人意,并且落选的人多数在后来的训练和纪律上出现了明显的进步。
张维贤、孙承宗、杨嗣昌三人研究后向朱由校说明情况,半月后又进行第二次选拔挑选,驻扎兵团增加了不少。
原本的京营选出来4万多人加入三大兵团,其中多数进入驻扎兵团。5000多人与1000多南军组成宪兵团,成为天子的禁卫军。
黄得功等2000多人与6000浙兵、白杆兵组成征讨兵团。这个兵团是朱由校最期待的野战精锐,目前开始整编合练。
三个兵团都在建设巨子制度,各级巨子虽然没有实际指挥权力,但是负责学习、宣传和日常交流,并严格听命于上级巨子。
朱由校这个总巨子,也在召开三级巨子会议时,让众人严格称呼他总巨子。
巨子会议明确军中贯彻为国征战的思想,并发挥众人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拉进普通兵卒与巨子的关系。贯彻学习火药、枪械、火炮操作,组织夜校学习识字。
枪杆子太重要了。
朱由校现在腰杆硬了,不仅仅因为自己是皇帝,而是宫内已经平息、在京家丁已废除、京军完全是自己的强军。
有这才能让落水、叛乱成为过去式。
大臣们也老实了许多。
也许有不少人偷偷磨洋工,搞阳奉阴违,但明面上包括杨涟都很老实。
天启朝的开局一个月,形势很是喜人。
但真实情况呢?
朱由校知道朝廷里面欣欣向荣,可不等于百姓们安居乐业。
光坐在皇宫里办事肯定有局限,很容易脱离民生,被官员蒙蔽脱离真相。
是时候在京城微服私访,探查民间实情,看看改革初步成果,然后针对性深化推进了。
在魏忠贤和刘侨的陪同下,再让魏良卿来当向导,暗中调研城东,造访簋街饭店,看看百姓们对这座餐饮文旅产业接受度怎么样。
然后巡查正在改组的工部盔甲厂、王恭厂。
微服私访可不是为了游玩,如果说游玩的话那怎么也要去江南乐一乐,晚明的南京城与秦淮河,比满清时期要繁荣热闹许多,算是江南文化娱乐的顶峰时期。
对于地主文人们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功名、优待、扬名、娱乐、小说、各类思想等非常丰富,还能随意畅谈国事,甚至因此被尊为名师。
简直爽呆了。
可对于农民来说,如果不出去打工,或者是家乡附近没有适合打工的城市,那就是最坏的时代。
下有地主大族,将农民盘剥为佃户。上有官府赋税,各种名目要银子。
没有后世方便的交通,陕西河南的农民没法像江南、北直隶的农民一样大量务工。更没有湖广优质的土地和充沛的水源,靠种地只能越种越穷。
朱由校走在京城东边的街上,从鼓楼到簋街,那简直一片繁荣昌盛。
各种大户人家的双层住宅,一个个热闹叫卖的店铺,游逛的百姓络绎不绝,脸上大多带着微微的慵懒和享福表情。
朱由校感觉这些人在京城、南京、苏州这些城市以外很难遇到,逛了一会对魏忠贤问道:“他们不是普通百姓吧?”
“回陛下,他们多是官宦子弟,还有在京暂住游学的士子,确实不是普通百姓。”
魏忠贤当然清楚了,这么多年他没少跟这些人一起游玩,想着厮混在一起结交关系,未来好有爬上去的机会。
快到簋街的一个路口,有一些人聚集在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