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最早张和邀请过他,于是后来也没有把他排除在外。
这著书立说,还是那么有价值的书,多一个人进来,就会分走一部分名望。
这样看来,张和倒是言而有信之人。
“张家把达道藏得太好了。”卢植有些埋怨,通过刘备所言,不难分析出这张和博文强记,可惜没有专门受过教育。
若从小接受更好的教育,或许已经是个大儒,而不是个武将。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张和居然还是个大匠,能加工锻造陨铁武器……
这样的天赋若能用于治学,那肯定是宰相之才,浪费,太浪费了!
这样的苗子,卢植甚至打算收入门下,好好调教调教。
可现在这情况,大概也没办法让他安心治学,毕竟从小就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
“他的存在,张家也是去年才知道……”在这件事情上,刘备也不好说什么。
首先这是张家的家事,另外张卢氏乃卢植族亲,当着卢植的面也不好评价。
卢植能说什么,说张卢氏独占欲强,连累张和没办法从小接受更好的教育?
他当然不会说,最多在心里感慨一下。
事情算是告一段落,卢植应承好好校对此书,刘备也不好打扰,告辞而去。
实际他刚走,卢植就把此书亲自誊写一份,第二天就带着到处寻找友人,请他们品鉴。
别人问作者是谁,只说涿县张和口述,王修、孙乾、国渊和简雍四人记录润色。
正好张和在洛阳的官员中,也有那么点名声。
说到底这和皇宫有关,众所周知,这皇宫甚至后宫就是个筛子。
皇帝吃喝拉撒,说过什么话,大概没多久外面的官员就都会知道。
刘宏委托张和打造一把宝剑,这事情自然也在圈子里面传遍。
十七岁的大匠,这本身就有话题性。
结果卢植过来,说这书乃张和口述,自然是引起更大的轰动。
在洛阳的小圈子里,张和算是开始小有名望。
不知道怎么的,这事情就传到汉帝耳中,就命人把这《三十六计》拿过来看一看。
“失策,不该放他走的……”刘宏仔细看了一遍,只觉得自己草率了。
刘备可以放走,这张和必须要留下。
派人把刘备叫过来,才知道刘备今早已经离开洛阳,前往河间赴任。
传旨的小黄门不免询问,是否要追过去喊住对方。
“算了,人都走了,就没必要叫回来了!”刘宏摇了摇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