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B组获奖者上台,C组......
徐晓雅和赵艺柔两人在台下咬着嘴唇,双手紧紧的抓着证书,生怕证书会飞走一样,胖姑娘在一旁抱着证书哭,不过是那种无声的抽泣。
两美女顾不上感动自己的情绪,一边一个,无声的安慰着胖姑娘。
陈韬就平淡多了,随手把证书塞进手提包内,场内没获奖的文青们此时脸都快耷拉了地上了,同时也频频向陈韬等人投来羡慕和嫉妒的目光。
这时候,文人相轻的毛病就有点儿犯了,有些作者觉得自己的文章才是牛逼吊炸天,没能获奖那是评审老师的水平不行。
不过这东西真说不准,传统文学有这方面的诟病,作者的文章首先要过编辑的眼,往往是编辑喜欢才行,编辑不喜欢,文章就是垃圾堆里的废纸。
不同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门槛就低多了,作者直面读者,读者喜欢就行,碍不着编辑的多少事儿,而且编辑永远都不能以个人喜好来定义文章能不能发表,编辑除了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对文学市场更要有一定的敏感性。
这可能就是市场经济覆灭传统文学的原因之一吧。
主编赵常天,以及一些著名作家,和几位高校校长代表随后又对二百多名参赛选手作了一些讲话,也就是复盘第七届比赛过程。
文青们能面对面听著名作家和教授们讲讲写作讲讲文学也是非常的受益匪浅,大家都支棱起耳朵认真的听着,甚至有个别人还做起了笔记,这可能是还想参加第八届大赛的人。
这时候陈韬突然想起韩晗的一句话。
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
当然,这是和人吵架时爆出的粗口,不能当真之,以后自己成名了,可千万不能这么装逼,装逼容易遭雷劈。
.........
自此一等奖、二等奖分别有了归属。
颁奖大会一结束,部分文青马上赶往车站回家,这些作者大多数来自贫困地区,对获奖的期望很大,另一部分文青还能保持云淡风轻的心态,还要在沪城玩两三天,这部分作者大部分家庭条件良好。
还有一小撮,那就是拥有高瞻远瞩的家伙了,他们留在招待所不走,就等着跟一等奖得主们再深交一下,充分体现了高情商思维。
此时一等奖得主还留在青城酒店,中午有顿饭,其实也相当于见面会差不多,这些优中选优的果子将会和大赛评审团以及高校负责人见面,可以看得出来,评审团是有多重视这帮小作者,而且这时几大高校就要开始挑人了。
李期纲是大赛总干事,这种事儿当然是他负责,李干事早已将宴会安排妥当,颁奖大会结束后,评审老师们陆续到了宴会厅,大家也都劳累了好几天,评审新概念文章是个辛苦活,因为这属于公众活动,一旦评审出了问题闹出笑话,文坛可能都得震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