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炮给老子搞一车,拉到我店里,我很快回去,记住,多拿点儿小蜜蜂。”
陈韬给唐续发信息。
明明可以打电话或者见面说,但发信息文字交流似乎更受欢迎,尤其是男生和女生之间,文爱,还将流行几十年。
唐续很快回了信息,“没有小蜜蜂。”
“草,你不是通北有的炮你家全有吗?”
“我找找吧,昨天来了个小比崽子收拾了一袋子儿童花炮,全是小蜜蜂。”
“妈的,你开上你爹的警车上街转一圈还愁没有小蜜蜂?”
“车我爹开走了,要不我穿上我爹的警服?”
陈韬想了想还是算了,不能因为这点儿小事儿让唐续变成小刚。
“算了,有啥拿啥吧,总之儿童玩的多一些。”
“儿童炮有啥好玩的,哥们儿给你整几个大箱子。”
“你看着整吧,你办事儿我放心。”
唐续家的炮确实多,光是今年的新炮就不少,还有往年的旧炮,都堆在闲房地上,唐续从小到大最大的快乐便是可以不花钱放炮放到手软。
这是普通孩子是体会不到的。
像陈韬,小时候家里穷,陈孝忠每年进城买年货的时候会给他买两挂一百响鞭炮。
最早叫电光鞭炮,发点儿黄的那种红纸皮包装,里面有绿纸皮和红纸皮各五十个,外包装上面还印着供销站呢。
后来私营出现,电光鞭炮也改款了,变成有龙凤呈祥图案的包装,叫全红电光鞭炮,也是一百响。
改款后的包装更有过年气氛,质量和原先的也一样,一百响就是一百响,基本一个臭炮都没有。
再后来就有了更粗的一千响、两千响的大地红,虽然响数多了,炮管也粗了,但实际爆炸声响和响数却比中年男人的肾还虚。
两挂鞭炮一挂拆开一个一个放,另一挂除夕夜用棍子挑着放,一百个单个放能放到正月十五,一天才放几个小鞭炮。
相比之下唐续这孙子只要他想放,他可以不吃不喝的蹲在院子里一直放,当然除非他是个傻逼,不然他不会那么做。
陈韬到现在也想不起来从哪年开始就对鞭炮没了兴趣,大概是上初中进入青春期以后,有一年春节,他面前放着几千响的大地红,却觉得没意思。
鞭炮,应该也是儿童和少年的重要分界之一。
他刚收拾好东西,其实也没啥可收拾,就一个书包,里面装着写了一半的稿子,杂志社前几天还来电话询问他写作情况,让他最好在开学前完成,三月份开始连载,正好是开学季。
唐续一脚把铁门踹开,喊道:“韬,拉来了。”
陈韬出去一看,霍,这孙子还找了个高二的学弟给他蹬三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