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
“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在全世界发行似的。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
“对于以后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学一年,如果今天的学习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
“至于我常听到的学习数学是为了练习逻辑思维能力的说法,我觉得那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看许多侦探小说或悬念小说更能练习逻辑思维能力,怎么不开一门看侦探小说课?”
“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份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会受用一辈子的书。”
“我们最终需要的人才是专长于一类的,当然我们也要有各科的基础,不能从小学一年级就专攻什么。”
这篇文章最大的意义可能是一个少年敢于向传统应试教育的批判,当时很多教材确实落后,但这个没办法,那些年教师和编写教材的人本身就很传统陈旧,但相比清朝八股文就要进步了几百倍。
所以,进步这个东西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00后不出世,哪来的整顿职场这一说。
70后写几篇批判职场的文章最多就是敢于挑战,算做标榜,可后世00后整顿职场需要标榜吗?他们自身就是标榜。
所以,针对韩晗的文章,陈韬大有文章可做,只不过,韩晗代表着挑战传统应试,而陈韬则代表几十年后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确难在社会立足这一话题。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辩论大赛,输赢两方最后可能都是赢家。
......
过了两天,陈韬才借着陪李局长的女儿李楚楚下乡改造的机会顺道回家,把装有手机的盒子悄悄塞给大表姐。
“大姐,张书兵在镇里碰见我非要让我让我把这个东西交给你,没说是什么东西。”
“张书兵?”
“嗯,他现在在镇里工作。”
余芳知道张书兵暗恋他的事儿,因为张书兵跟别人说过他喜欢她,话传话早就传到她耳朵里了,只不过冯瑞龙表白的更早,而且还光明正大的大家里提亲......
其实姑姑姑父心里觉得张书兵才是个小伙子,踏踏实实,又是乡里的杰出青年。
不像冯瑞龙那么油嘴滑舌,但张书兵不主动来提亲,也没什么表示,女方父母也没辙啊,总不能女方去南方家里提亲。
李楚楚在一旁喊道:“这是迟到的情人节礼物吗?”
余芳脸瞬间浮起一片酡红,她抬头看了看李楚楚,又皱眉看了看陈韬。喜欢这重生太香了请大家收藏:()这重生太香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