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安闻言翻了一下,结果在牛皮纸里的几叠钱下面,还衬着一个同色的信封,打开发现里面有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只简单的写了一段话——
“大哥!
这是俄的津贴和复员费,你看着安排吧,至少要把家里的窑给箍起来。
另,不要省着,俄已经复员,在县里有工作,放心,以后家里不会缺钱。
——少杰。”
不会缺钱吗?
从小生活在贫困中的孙少安,一时有些难以想象不缺钱是什么样子。
这封信来的及时。
尽管只有了了的五十来个字,孙少安却放心了。
只要不是二娃做了什么坏事就行,正常得来的钱,再多他都敢收。
国家发的,那就更没有问题。
至于为甚会这么多,他是不管的,二娃自小有本事,他已经习惯了。
孙少安想了想,把少平先前递给自己的信封又还给了弟弟,“这个你拿去,按你们二哥说的做。
他是外面人,懂得多,既然那样说了,就是有道理的。现在家里有了钱,你们的学习就不能再耽误。”
孙少平:“哥,有些多了……”
以前家里一年也花不了一百块,突然间有五百元给自己单独花销,孙少平觉得有些烫手。
“不多。”孙少安摆手,“俄还想再给你们一些呢!”
孙少安今年已经二十三岁,历事久了,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学本事历来是大开销,多准备一些,总不是坏事。
自古寒门难出贵子。
读书就是个无底洞,买书、吃饭、车马、交往、学费……
多少钱都不够花的。
只是这样一来,你们就不能应付了事,要读出名堂来才行。”
金波想,看来是躲不过去了呀。
孙少安继续说着,“这奶粉俄带回去给奶奶吃。
衣服是给你们的,那就穿起来。
以你们二哥的脾气,等他再回来,还会带更多其它的东西,不用白放着。
这些吃的你们也自己存着。
读书是动脑筋的事,没有营养可不行……”
听着大哥絮絮叨叨的说着,孙少平心里热辣辣的,一股股热流不断的在他胸中激荡,根本无法平息。
家里穷困如此,但在读书的事情上,大哥从来都是不遗余力。
孙少平接受了大哥的说法,“那俄们跟兰香她俩一起花。”孙少安点头,“行吧,不够再给俄言传。”
孙少平想起了背包里面的吃食,“哥,二哥还给了不少粮票,背包里面的这些吃食俄和金波不能都留着,分成三份儿吧,金波和俄留一份,两边家里各留一份。”
金波摇头,“俄家里用不着,都给奶奶带回去吧。”
孙少安想了想,“那分成两份吧。
你俩单独留下一份,剩下一份分开,两边家里各留一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