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旁边的几位编辑都在暗自猜测陈东杰口中的杜老是谁,圈子里姓杜的有不少,但能被陈常务称为杜老的......脑袋里像筛子一般不断筛选着可能的名字。
听着陈东杰的话,许旭谦虚道:“所以这种写年代的东西,文笔上还有吃了年龄上的亏。”
陈东杰笑着道:“你跟我来办公室吧,我们聊一聊。”
眼瞅着老大要把手稿尽数拿走,旁边,刚才第一册手稿才看了没一半的知性女编辑脸上笑着抱怨着道:“你们聊天归聊天嘛,稿子留下给我们看看也好。”
有了她的出头,旁边的编辑一呼百应。
几个人都只是看了故事的一部分,这看了一段被吊着的感觉,心里过于刺挠。
陈东杰握着手里的手稿,瞅着几个人,转过头,开着玩笑着道:“那你们可想好了,我这会儿带上去是准备晚上加班加点看完后没什么问题,咱们这期就给安排上的。考虑到时间上比较紧,就由我一个人做内容审核。呐,现在这可是你们自己要求加班的!”
几位编辑一听,心里一惊。
不是因为加班。
而是陈东杰所言要在这期就把手头上的稿子给安排上。
以往,收到一个好稿子的临时插队也不是没有,但好歹提前量都在半个月以上。
因为《十月》作为双月刊,要在双月十号定时面向大众发售。而尽管现在的印刷都是机器流水作业,速度十分快,但是还涉及到印刷厂排版、各大书店提前备货等流程,所以,在给出版社在全国定点联系的几个印刷厂确刊打印前,至少是要提前五天把排版完的印刷版发到各地印刷厂。
可眼下这个八月,距离十号也不过是剩下八天的时间,也就意味着,要在三天的时间里,把这厚厚的一沓手稿给审稿完。
这是要不眠不休的节奏么?
若是真在这期见刊,这个年轻人铁定创下《十月》见刊速度最快记录了!
但狠一狠心,地中海编辑是点头应下。
对于他这种搞文字的人而言,看到一则好故事只看了一小截,食之无味,寝食难安。
大不了,就是再来一杯枸杞的事儿嘛,反正自己头顶早已经是掉无可掉了。
最关键是,陈主编的话都这么说了,怎么可能是让常务主编加班加点,而自己踩点走人呢?反正都是要加急了,不如先满足一下眼瘾再说!
同时心里一动的,还有许旭。
他感慨于大佬助力的快乐,自己空降插稿不谈,这见刊速度也很给力。
毕竟对于《十月》这种全国知名的刊物而言,并不缺优质稿件,换作一个素人来,在没有极其亮眼的巧思之下,即便符合要求过了稿,也可能在这些编辑的案头,慢慢的等待着排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