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七、夫聚天地气,必生异相(1 / 2)

五月初十,午后。

河南道经略安抚使张纯孝冒雨抵达蔡州。

“大人有事,相招即可,怎冒雨亲至了.......”

府衙二堂内,知府左国恩和同知陈景彦相陪。

张纯孝不自在的掏出一份公文,道:“二位先看看这个吧.......”

片刻后,堂内传出了激烈争执。

“大人!这.......万万不得行!”方才还在阿谀上官的左国恩,几乎是在怒吼。

“大人,我与左大人实难从命!”就连老好人陈景彦,也坚决抗争道。

“哎,这是朝廷之命,你们与我发火有甚用.......”

张纯孝弱弱的辩解道。

“我等便是敲骨吸髓也难以凑齐!须少些.......”

“陈大人若想讨价还价便去东京城找朝堂诸公,本官又做不得主.......”

“那就是没得谈喽?”

“那你们说,最多能拿出多少........”

“麦四万石吧,已比去年多了三千石。”

“不行!至少六万石.......”

当日,府衙二堂的争论声直到深夜方息。

第二天,五月十一。

左国恩、陈景彦招高层官员议事。

当前者宣读了昨日张纯孝带来朝廷公文后,堂内登时炸了锅.......

公文是关于今年税赋的,要求蔡州今年夏秋完成五万二千石麦米、绢九千匹的正税,另加‘剿贼钱’杂税六万贯.......

要知,去年正税是麦米三万七千石,绢四千匹,杂税三万五千贯。

这一下,直接翻倍了。

眼见下方吵嚷不断,左国恩肃声道:“这已是本府与陈同知再三讨价还价得来的结果,诸位莫再吵嚷了,商量一下这税怎分摊吧。”

这才是重点啊。

既然加征税赋已成定局,接下来就该关心税赋落到谁头上了。

仅靠搜刮百姓,未必能完税,还容易激起民变。

各级官吏人人都可称作地主,他们多少也要表示表示。

一时间,怨声载道。

这般政事会议,陈初一个军头本没资格参加,但他一来对蔡州政局影响颇大,二来他身后的四海商行又是蔡州地面上最大的地主。

若此事他不同意,加征税赋一事根本没办法施行。

府衙内吵吵闹闹一天,加征的税赋大部分再次不出所料的转移到了普通百姓的头上。

陈初始终未发一言。

左国恩见状,给陈景彦使了眼色,想让后者问问陈都统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