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天变不足畏(2 / 2)

而其创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确实影响千年。

只不过,后世千年并不是秦二世三世四世,而是汉晋隋唐各个王朝。

秦虽亡,然百代皆行秦法。

秦始皇追问道:

“然淳于越之流言必诋毁郡县制,且以上三代祖宗之制说之,该如何?”

赵高沉默一下,毅然道: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坐于下方的李斯,听到“天变不足畏”五个字后,眼中精光闪动。

好。

说的太好了。

自他与陛下推行郡县制以来,艰难险阻,困难重重。

但凡遇到一丁点问题,都会有人说这是郡县制的不好,应该恢复分封。

可新事物的诞生,哪有事事顺遂的?

特别是这些儒生,甚至将那些天灾人祸,诸如干旱、蝗灾和地动等,都说成是大秦实行郡县制后,上天的惩罚。

现在,赵高的一句“天变不足畏”,直接狠狠地打了这些人的脸。

李斯甚至觉得赵高这句话与恩师的一些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荀子曾言: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所谓的天变,不过是自然的规律而已,与变法无关。

李斯看赵高是越来越顺眼。

对了,赵高本就律法极好,也算是他法家之人嘛。

秦始皇也喃喃道:

“好一个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没错,朕为何要师法古人?

朕德盖三皇,功过五帝,上三代有人能及朕乎?

至于这些儒生之言,在朕耳中,不过狺狺狂吠。

秦始皇看向赵高,似乎是想不到赵高竟能说出这般出彩言语来。

见所有人都因赵高所言露出深思模样,淳于越有些急了。

他急忙开口道:

“赵高,我且问你,分封制固有弊端,然周行分封兴盛千年,郡县制有此先例吗?

就算退一步说,郡县制之弊端就真的比分封制少吗?

陛下虽已平定六国,但六国之人或藏于山野,或隐于田间,只待犯上作乱。

陛下博望坡遇险,兰池遇盗,不就是最好的体现吗?

但若有嬴姓子弟,镇守六国旧地,焉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赵高听之沉默。

因为他知道,淳于越之言还是有道理的。

郡县制真的好吗?

自然是好的。

但大秦刚统一就实行郡县制,其实并不符合大秦的国情。

也没有与大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郡县制从秦朝还是秦国的时候就开始实行了。

以前可以,是因为当时秦国国土面积不大,只据西陲。

朝廷命令能够及时到达秦国各地,朝廷恩威亦可辐射到秦国边境。

可当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国土面积急剧增加,幅员更加辽阔。

这时,朝廷恩威已很难达到大秦边角。

这也是秦始皇为何要频繁出巡的原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