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他来,竟无一人起身相迎,全无待客之道。
叔孙通先是对主位之人,道:
“先生,赵高来了。”
然后又转身对赵高介绍起来:
“主座之上,便是家师,圣人之后孔鲋,孔子八世孙。”
“其他诸人,分别是先生之弟孔腾、毛亨、浮丘伯、张苍……”
对于其他人,赵高看都没看,只是打量着主位上的人。
此人倒是温润如玉,一副书生模样。
孔子嫡长子孙,后世被尊为“衍圣公”。
而赵高对孔子嫡长子孙一脉,认识得也不多,只有寥寥几人。
第一个肯定就是孔子,创立了儒家。
第二位是孔鲤,孔子之子,据说出生时,鲁国国君赠送了一条鲤鱼,故称孔鲤。
第三位则是孔伋,子思子,上承曾子,下启孟子,人称“述圣公”。
第四位就是这位孔鲋。
记住此人是因为,当年秦始皇“焚书”,此人将很多儒家典籍藏于墙壁之中,保存了很多儒家经典。
这些幸存典籍,被称为“壁经”或者“古文经”,藏着那块墙壁,则称为“鲁壁”。
还有一位便是孔融,孔融让梨的孔融。
赵高之所以能记住这些人,是因这些人或本身成就极大,或有典故轶事。
赵高打量着孔鲋,孔鲋也在看着赵高。
对于这位罢黜百家之人,孔鲋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他语气平淡道:
“听闻你熟读百家经典?”
赵高扫视了一下在场众人,自顾自找一个地方坐下,然后谦虚道:
“到也不能说是熟读,只能算是精通吧。”
听到前半句话,孔鲋等人还觉得此人尚有点自知之明。
可听到后半句后,他们才明白自己错付了。
此人哪有一丝自知之明,分明都狂妄的没边了。
浮丘伯冷哼一声道:“大言不惭。”
赵高闻言也不在意,只是问道:
“不知各位今日请我到此,有何贵干?”
孔鲋顿了一下,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目的,先是问道:
“我听闻‘罢黜百家,独尊法术’一事,由你主持。”
“正是。”赵高点头。
虽然,现在他根本不管事。
孔鲋犹豫了一下,道:
“你觉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何?”
赵高诧异的看了一眼孔鲋。
还如何?
简直了不得啊!
董仲舒凭此,让儒家统治了两千多年。
说真的,你有董仲舒之姿。
赵高心里这般想,嘴上如是道:
“你去跟陛下说?”
孔鲋皱眉,其实他心里一直有种感觉。
便是如果赵高一开始说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说不定也会答应。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有这种感觉。
只不过,赵高并没有这么说,似乎是对儒家存有偏见。
但他想不通赵高为何会对儒家有偏见。
难道,独尊儒术后,他儒家还能流毒千年不成?
可这又怎么可能?
最后,他只能将这一切,归咎于赵高精通狱法,天然亲近法家之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