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门宜简(2 / 2)

至于有传承的,那就另当别论了,就是个有传承的村医,自小也会见证许多疾病。

在理论上他们或许不成,但在开方抓药上,跟李胜利差不多,一样的杀伐果决,就是治疗的范围有些窄,比不上学院派见识广博。

中医,很吃经验,这种经验还不怎么好表述。

就跟李胜利现在辨脉辨症的脾肺气虚一样,让他说脉象病症,无非就是细弱、舌苔薄白、是否滑腻、是否有齿痕之类。

让他细说,怎么通过细弱的脉象,辨症脾肺气虚,李胜利也一样抓瞎,说不出原委的。

真要说清楚,就要按照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气血,加上各类典籍这么一路往下细细道来。

全套理论上去,能不能让听的人听明白,也得是两说着的。

“柳爷,不能跟我这样,先入门再深入去学理论吗?”

李胜利有鉴于后世的教学方式,想要在教学上试试改进。

不管不顾先学四年或是七年,之后丢诊所或是医院里,再慢慢摸索,后世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医,十年成材还算是进步极速的。

按着这么个模式,人才不济,很快就会拖住中医的后腿。

在李胜利看来,跟师入门之后,再学理论,反而更容易培养人才。

“好是好,可谁敢呀?

跟师入门,就是一脉传人了,十个传人能有一个合用,就是医家之幸了。

照你这么说,领着一帮子人入门,再传医书典籍,人才出的是不少。

可人家拿不拿自己当你的传人,就另说另讲了。

早前的中医,可不都跟柳家一样,有百年的家底支持。

那跟短打扮的力工一样,出一天诊挣一天的钱。

到老,老眼昏花、辨脉不清的时候,是需要传人供养的。

道法十不传、跟师,就是讲这个的,传人心性不成,首先就要剔除。

传人是医家老来的饭辙,传道授艺不谨慎可不成。

虽说现在世道变了,可规矩传了下来,您要是想改,还是要多斟酌的。

柳家之前的那些传人,就是前车之鉴啊!”

对于李胜利的说法,柳爷没有否定,而是解释了一下,道法十不传的由来。

规矩说白了还是固定利益、维稳、谋生的手段,上升高度,在明白人眼里没什么必要。

“柳爷,既然这样,我以后在洼里办个班,就按照这样的路子来成不成?”

虽说接了柳家传承,柳爷还认可了他家主的身份,但如今柳爷毕竟没死,涉及到柳家传承的事,李胜利还是要听他意见的。

“小爷,您是本事人,心术、天赋、手段一样不缺。

您这么做,镇得住场面,可后辈儿孙怎么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