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问道(下)(2 / 2)

鞠了一躬表示歉意,李胜利将手伸进衣兜掐了自己一把,当面走神确实有些失礼了。

“无妨,有收获才是最紧要的,喝茶……”

侧身避过李胜利的一躬,京城四大名医因为当年办学的原因,可以说是同气连枝。

柳家虽说不属于四大名医,但也与四大名医渊源颇深,不次于任何一家。

作为传承人的李胜利,如果头上还有柳门医家,地位不会太高,但作为柳家的独苗苗,他的地位可就高了。

一家医脉的掌门人,如果在董师这里受到怠慢,那史老就不好在四九城医界说话了。

哪家有传承的医脉,也不会容忍这样的忤逆之徒。

这跟社会地位没关系,而是涉及到了传承荣辱,就跟柳爷不让李胜利把摘匾挂在嘴边一样。

“董师,我在洼里行医,想以四君子汤,以及加味的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入门内科。

不知,此类药剂做成丸散是否当用?

桂枝汤、蚂黄汤、银翘散之类,是否可行?”

以嫂子张英的病情为敲门砖,敲开了董师的家门,李胜利自然不会问两句就走。

见氛围不错,他就把洼里的情况稍微说了一下,并提出了他的以中成药施用为主的想法。

中医虽说古老,但变革也是无处不在的,从六大派到八大派别就是变革的结果。

伤寒派、千金派、局方派、温补派、攻邪派、温病派、汇通派、火神派,这八大派仔细分说,应该属于汤剂派,但其他五派,或被废弃或被兼并,也算是发展的需要。

如果划分到地域派别那就更多了,以后自成一派,李胜利不敢这么吹。

但提一提中医药的广谱性,他觉着还是可以的。

“你已经算是入门了,只是中医无捷径,辨药识理一节,你还是要补上的。

基础不牢,难以长久啊……

先学歌诀后学经典,熟记药性之后,再去药柜辨药,若能走遍天下产地,那就再好不过了。

补益类的丸散可以,毕竟早有先例,而且方便施用。

解表类的药剂,只怕还得再斟酌,轻症解表本就求速求稳。

缺了诊脉辨症一节,缺了增减加味,只怕难以一两剂见成效。

丸散药性不足,如果引的外邪附中,那就不美了。

改了丸散剂量,加大药效,只怕滥用之后,又要逼的表邪侵内,解表不成反而束邪,那就是罪过了。”

李胜利想问什么,董师一听便知,稍微涉及了一下四君子汤,他就把话题放在了丸散之上。

中药不是西药,一旦滥用,就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减轻药效,就要拖沓病情。

加重药量,一旦错用,跟乱吃广谱的西药不同,中药的路子不对,可是真能吃死人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