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败竞争对手后,他在港城建立了一个囊括了制作、宣传、发行、放映的电影全产业链。
由于没有像样的竞争对手,邵先生得以以极低的价格攻城略地。
尤其是在制作环节。
他把片场做成了流水线。
导演和演员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
这些一线创作人员不但薪酬低,而且要签包身约,活得相当清贫。
这与邹文怀的理念不符。
然而无法否认,正是因为这套近乎于垄断孕育出来的电影业模式被称为大片场制度,塑造了邵氏兄弟的强大。
当然,也为邵氏内部员工离心离德埋下了伏笔。
而最直接的导火索在67年。
一统电影江湖的邵先生觉得电影业没有多大前途,改而更看好方兴未艾的电视业,于是创立了TVB。
并为了支持TVB的发展而削减了邵氏兄弟一半的拍片计划。
对于邵先生而言这只是生意上的调整。
但是对于电影团队而言,这却关乎个人命运。
因为无法拍电影,就无法养家糊口。
因此邹文怀一直积极联络邵氏内部员工,想要与邵先生谈判,却遭到邵先生的打压与雪藏。
邹文怀心灰意冷,终于在三年后拉上何冠昌、梁风两人出走邵氏,创办嘉禾,与邵先生分庭抗礼。
不过在这个世界,因为曹卫东的蝴蝶效应,创办嘉禾的时间生生提前了三年.......
........
几人探讨了一个晚上,终于将嘉禾的组织架构定了下来。
邹文怀是总负责人,梁风是总经理,何冠昌负责制片,蔡永昌负责发行。
曹卫东投资嘉禾,同时担任创意总监,负责提供影片创意。
在公司发展的选择上,嘉禾几乎和后世一样。
邹文怀认为,资本和规模势力不是电影业的致命伤。
决定一部影片票房的不是制片公司的体量。
而是单部影片的质量。
他认为,只要能充分调动一线创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做出爆品电影。
带着这样的思路,新的嘉禾引入了当时已在好莱坞兴起的独立制片人制度——支持一线创作人员创立自己的公司作为嘉禾的卫星公司,嘉禾与之合作拍片,双方合作分成。
而在投资拍摄第一个电影项目上,双方却有了分歧。
邹文怀想要拍摄《独臂刀》的续作——《独臂刀大战盲侠》。
“独臂刀”是邵氏开创的武侠品牌,67年,《独臂刀》是港城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影片,群众反响热烈。
然而曹卫东却知道,邹文怀拍摄的《独臂刀大战盲侠》虽然大受欢迎,却因此触怒了邵先生,双方甚至多次对峙公堂。
对刚诞生的嘉禾来说,这样的风险很大。
所以曹卫东提议直接前往美国好莱坞,将李小龙请回来,并为他拍摄《精武》系列电影。
他甚至想要聘请知名的作家及漫画家,向他们约稿,将未来兴盛数十年的武侠题材电影一网打尽,编纂成宇宙电影!
所谓宇宙电影,是一种具有多维多次元的人物框架和剧情故事来共享或组建形成统一世界观的电影概念。
电影宇宙不仅仅指系列电影,而是可以包含多个系列的电影。
再后来,最典型代表就是漫威电影宇宙和DC扩展宇宙。
其实港台电影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
叶问咏春,精武英雄,醉拳武师,警察故事等等等等.......
这些电影都发生在同一世界观下,完全可以将他们融入一个宇宙,由不同人物联动,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观影体验!
而李小龙精武英雄系列,就是曹卫东规划的,这一宇宙电影的起源!
邹文怀被曹卫东的宏伟计划震撼,惊愕的几乎说不出话来。喜欢四合院:采购员的悠闲生活请大家收藏:()四合院:采购员的悠闲生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