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开始,张琦等人是不打算直接买电影版权的,因为他们想要电影的海外票房分成。
但是白熠有些担心《秦城的救赎》这部电影上映会走老路,尤其是在美国上映。因此对于高价的直接就卖了版权,至于其他的则是保底分账。其实相对来说,美国方面对于中国电影一般来说都是直接买断,很少有保底分账,除非是真的对电影非常有信心才会选择保底分账这种形式。
……
电影现在已经回本,而且赚了不少,接下来自然就是拿奖这件事。
如果能够拿奖,无疑是喜上加喜,不过在电影节这样的地方,即便是《秦城的救赎》呼声在高,媒体给出的获奖名单预测有《秦城的救赎》,谁也不敢保证,因为电影节本身就是一个讲究个性,对于电影节的评委而言更是有自己的喜好,个人的口味。
其实这一届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应该说最大的惊喜便是张琦的《秦城的救赎》,在《银幕》杂志的场刊评分上,该片拿到了3.6分的本届竞赛片最高分,在一份根据美国、法国、德国、阿根廷等七家场刊和媒体的竞赛片综合得分排名中,《秦城的救赎》也高居榜首,可谓是本届竞赛单元口碑最高的影片。
这也就意味着其实很多人都十分喜欢这部华语电影《秦城的救赎》,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很罕见的。
不同于其他电影,这部《秦城的救赎》很符合西方的文化,单单就影片而言,根本就没有从这部电影里面根本就没有看到太大的文化差异,电影主题是关于希望,自由,还有救赎。
很显然,文化到深层之后,都是关于人的存在和生活,时间长的累积而变成文化,只要是关于人的,全世界都能看懂。
……
戛纳采用的是精英评审团制度,即由电影节官方聘请一批知名、“专业”的电影人组成一个特别的评审团,在电影节不到两周的密集时间里观看评选单元内的全部电影,并由主席主持讨论,最终独立决定各个奖项的归属。
这种相对精英、封闭的评选规则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电影节的主流选择,虽然避免了像奥斯卡学院奖那样年复一年用所谓“公正”、“民主”的选票投出美国梦笼罩下美学和文化上的折衷物,但也时常怪招频出,沦为评委私人品味的任性选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