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明的主力炮型还是佛郎机,昂贵的红衣大炮并没有批量生产,只有宁远城和紫禁城有少量装备,而且全部都是从荷兰人和葡萄牙人那里买来并改装的。
当然,没批量生产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之前朝廷没钱,造不起。
现在工部对红衣大炮了如指掌,而且徐光启等人对红衣大炮更是研究颇深,只要有钱,大规模制造是完全可以的。
要造红衣大炮,除了要请出徐光启这个老家伙来主持大局外,还需要工部的配合。
秦书淮现在是不敢招惹徐光启了,整不好老家伙见了他一激动上来拼命,所以把游说他的任务甩给了崇祯。
不过工部么,他还是得亲自聊聊的。
之前的工部尚书因为是东林党人,已经下狱,新任的工部尚书是曾其成,据说是工匠世家出身,万历年的进士,官声不错。
秦书淮就让李敬亭带自己口信,去请曾其成来国公府一叙。不出一个时辰,曾其成就急匆匆地赶来了,还带来了两个工部侍郎,算是把整个工部带到国公府来现场办公了。
与他们寒暄了一番,秦书淮就进入了正题,问道,“曾尚书,两位侍郎,咱们长话短说。本公想在半年内造两百门红衣大炮,不知道当从何着手?”
曾其成皱着眉头深思了一会,说道,“回国公爷,红衣大炮动辄重三四千斤,若是两百门,所耗精铁需近百万斤之巨。精铁不比普通之铁,从目前大明的矿产来看,光是凑齐这些精铁就要半年多,若是要做出来,怕是一年都未必够哇。”
秦书淮淡淡一笑,“这个不在本公考虑之内,本公问的是半年内就要造出两百门,你们打算怎么做。”
曾其成苦笑,“如果国公爷非要半年内造出来,那只有以皇上的名义下旨令全国所有铁矿场所出之铁均需优先供给朝廷,朝廷挑出品相好的矿铁全部拉回来冶炼精铁,剩下的品相不好的才能流入市井作坊冶炼,如此一来全国的铁价势必上涨,百姓可能会有所怨言。另外,铁矿要加急运送到冶炼所,工匠也要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才能足够,这其中的运费、工匠的吃喝和报酬,也势必跟着上涨。我们原先测算过,一门红衣大炮的造价在两千五百两左右,但要是依国公爷的条件,怕是得提高八成。”
秦书淮点头道,“那就是说,现在的造价在一门四千五百两左右了?两百门么……就是九十万两?”
曾其成点头,“这是保守估计。”
秦书淮大手一挥,“那就按一百万两算吧!就烦请曾大人尽快拟折子上奏皇上,好早日把这事定下来。”
曾其成拱了拱手,“下官今夜便拟奏折。对了,要想造好红衣大炮,怕是还缺一人。”
“你是说徐光启?”
“呵呵,国公爷英明。”曾其成顿了顿,有些犹豫地说道,“国公爷,下官斗胆,为徐大人当日哭谏一事说几句心里话。其实徐大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