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大战在即(2 / 2)

在皇太极看来,自己父亲努尔哈赤以十三甲起兵,最后尚且能战胜大明,且连下其辽东数十城,而如今自己却有数十万雄兵,难不成还不能与大明一战乎?

虽然这二十万里,很多都是昔日从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以及土默特部等收集的蒙古残余势力以及昔日占领辽东时所抢掠的汉人人口。

但皇太极认为在历经如此久的训练后,自己的满蒙汉三旗是不惧与大明一战的!

更何况还有蒙古林丹汗部和罗刹国等为外援,以及自己这边主力依旧是骑兵,机动性强,依旧可以随时进行迂回作战。

朱由校自然也知道建奴此时尚且还有一战之力,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作为历史杰出人物或许真的在军事指挥方面有异于常人的天赋,所以他这次也不得不准备周全,举全国之力发动对建奴的战争。

“陛下,如今建奴兵力主要集中在盛京和赫图阿拉这两个重镇,不过,其大清制造所和粮草等主要囤积在赫图阿拉,从某种意义上说,赫图阿拉比盛京城更为重要,虽说我夺回盛京在政治上是对我大明最具有意义的事,但从对于灭掉建奴势力的角度看,先占领赫图阿拉对建奴的破坏更大,可以使建奴数年养精蓄锐的物资毁于一旦,那建奴势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根之水。”

卢象升对着地图向朱由校说明着目前如何攻打建奴更为有利,而一旁的杨嗣昌也同时提议道:“陛下,微臣认为卢阁老所言甚是,但我们可以来个声东击西之计,我们可以先将部分兵力云集在广宁城一带,做出要兵围盛京城的样子,而同时通过海运将大部兵力运到朝鲜,以朝鲜为跳板直接进攻赫图阿拉,打皇太极一个措手不及!”

如今因为朱由校这个穿越者的到来,卢象升和杨嗣昌的政治命运发生了变化,直接调换了一下,卢象升成了内阁阁老,而杨嗣昌则是兵部堂官。

但朱由校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两个人都是这个时代明末少有的几个能堪大用的帅才之一,朱由校不知道这两个人的能力能否与皇太极和多尔衮这两个鞑子中的优秀人物有一比。

但在朱由校看来,即便是他们或许真的要比皇太极和多尔衮要差点,在接受了自己提供的超前军事理论知识培养后再加上新的军种出现,应该能让他们拥有比皇太极和多尔衮更睿智的眼光。

而且,作战除了讲究天时地利还有人和,现在的卢象升和杨嗣昌不是原本历史上的杨嗣昌和卢象升,两者之间基本没有什么矛盾,而相反,倒是建奴的皇太极和多尔衮是有矛盾和嫌隙的,所以,这也算是对大明有利的一面。

更何况,现在的事实是,即便在军事才能上比不上皇太极和多尔衮,单靠大明现在的军队实力已经完全可以碾压建奴的二十万大军。

建奴真正强悍的是他的八旗骑兵,但禁卫军通过与蒙古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骑兵以及哥萨克骑兵作战后的经验表明,现在的禁卫军的步炮协同以及飞行营和化学武器的加持,已经完全可以不惧怕任何骑兵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