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婴儿,刚学,不敢说。】
好吧……
此时,他听见旁边有一位老人家在讲解,如数家珍一般的说着每一件陶器的出土期间,用途,还有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状态,
讲的很生动,
顾淼与鲁飞不约而同的跟随。
可惜那位老先生已经是讲解的尾声了,讲了两处,就回到讲解员休息室去了。
顾淼一眼瞄见他胸前戴的牌子,是义务讲解员,
自古以来,自愿义务的干活的人,都是真爱粉,
顾淼想再等他出来讲一圈,
但是等了二十多分钟,都没有等到,一旁有个同样尾随了后半程的小姑娘按捺不住,去敲了休息室的门,问什么时候能再出来讲解。
过了一会儿,她出来:“说有二十个人就出来讲解。”
多么熟悉的场景,顾淼又想起了在雪域高原上一个个拉人的洁南,
这次他非常积极,到处拉人,问人要不要听讲解,有一个老人家讲的特别好。
本来有四个小姑娘还有些犹豫,顾淼一通吹:
“要是什么都不知道,看这些坛坛罐罐的也没意思,要是听背书,还不如百度,他讲的好多东西都是百度上没有的,有不懂的还能问他,机会难得。”
四个姑娘商议了一番,点头同意了。
很快,二十人的队伍就跟在顾淼后面浩浩荡荡的向讲解员休息室开拔。
一群人就这么默默的站在门口,顾淼刚想敲门,那位老爷爷正好推门出来,看见眼前的场景,呆立在当场:“你们这是……”
“我们都是想等您讲解的。”顾淼微笑着说。
老爷爷转身把手上拿着的杯子放回去,带着他们往彩陶厅而去。
在他的口中,那些放在玻璃展柜中的灰扑扑的陶土罐子,被赋予了灵性与生命,
它们伴着远古时期的人类一步步的走向文明,装粮食、装水,由于能够存储食物与净水,人类应对变故的能力比随走随吃的动物强了许多。
“你们猜这个罐子是做什么的。”老爷爷问道。
有人回答:“装酒的!”
老爷爷“嗨”了一声:“这里是公元前一万多年的,那会儿哪里有酒。”
“好像也对哦。”
“是装粮食的。”
众人质疑:“口这么小?”
“好封口,防潮。”
彩陶厅内有一个很有名的陶器——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好像保龄球的球瓶!”
“一说还真像,人头保龄球瓶。”
经过了一个用白色石膏补的盘子,顾淼再一次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不能补成同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