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飞行员的身体素质在经过专业的训练后并且在扛荷服的辅助下能够承受8个G左右的过载,正常的普通人一般承受超过4个G的过载就会受不了,而吴振曾经训练的时候承受的过载达到了10.8个G持续了47.6秒的时间,在那段时间他的身体相当于承受了10.8倍的重量,可以说相当惊人。
飞行控制中心,大厅的主屏幕图像上有一个亮点在飞快的移动着,在场的人员包括杨教授、指挥长等人都不由得屏息凝神。
“信号跟踪正常!”
“目标‘雏凰’即将突破中间层大气,”
“高度:77千米。”
“引擎发动机运行正常。”
“飞行员心率正常。”
“速度突破6马赫。”
“高度98千米。”
“目标‘雏凰’正在载入离子推进系统。”
“载入完成。”
“速度7.5马赫。”
……
与此同时,歼-35战机目前与地表海平面的垂直高度已经突破了100千米以上,这里已经属于外层空间,要是按照常规的航空发动机,在距离45千米的中间层大气就可能飞不起来了,稀薄的大气根本难以为战机提供足够的升力,好在歼-35战机的矢量引擎足够的变态。
进入高空大气层的时候,复合型的电推引擎载入离子推进系统模块,战机依旧能够继续向高空爬升,并且可以轻松的作出许多变轨机动动作。
进入了外层空间,战机的气动布局已经无关紧要了,这里的空气阻力几乎可以忽略,哪怕是一块搬砖构造也不会影响飞机的飞行与机动。
此时此刻,太空中多颗参与此次试飞任务的卫星正定位着战机的动向,并将数据反馈至地面站,飞行控制中心正在不断的接收歼-35在外太空飞行中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最宝贵的,试飞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这些珍贵的数据。
战机正式开始飞天算起,已经持续飞行了7分48秒,而此时的歼-35战机已经停止加速度,最终保持在了25991千米/小时的速度上下轻微浮动,也就是超过了21马赫的速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