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王晋已经准备在一号绿洲开始建造人造戴森球了。
别的文明都是投入大量物质点燃成为一颗人造恒星之后再建设戴森球。
而追光文明却不需要从后方疆域运送大量物质,直接建设一套暗能量发光设施就行了,根本就不需要从别处运来大量物质人工制造恒星。
也就是说,有了暗能量提取技术,像一号绿洲这种荒原区域的疆域不仅可做到自给自足,不需要星团内疆域持续输送大量基础物资维持运营,还能够产出大量资源反哺其他疆域。
而继续深入挖掘这套回路的应用,王晋相信追光文明也能掌握一系列暗物质战争科技。
推动暗物质天体不仅可以改变空间地形,若是能够调整推动暗物质的力度与方向,便能得到一座可控的移动孤岛,这就相当于是一片移动基地。
只是有点可惜的是,协和时代那些文明貌似最多让暗物质天体移动速达到一百多倍光速,不然直接将一座孤岛推到红区深处,再从一边穿出来,就可以达成基地骑脸的效果。
一百多倍光速连战场纵深超过一千光年的战争都无法满足,更不用说黑洞级文明的全面战争了,所以协和时代这种移动孤岛技术也只是在民用领域大放光彩。
协和时代的黑洞级文明在每次战争开始之前,因为不知道文明能否活过战争,便会将大量承载着文明火种的移动孤岛放逐到红区深处,中空地带与荒原区域那占据九成以上的红区就是移动孤岛的天然保护伞。
直到现在,红区深处说不定都还有大量做到真正意义上与世隔绝的“村庄”与“城镇”存在。
荒原区域看上去是一片物质贵乏的不毛之地,但对于文明来说,总能通过智慧将这片不毛之地给开发的欣欣向荣。
而王晋马上又想到了一种用途。
“我们可以实验一下,利用暗能量转化大量普通物质堆叠质量,这样不就是一个可以自由穿梭于红色区域的要塞了?”
盖亚马听后计算了一下,给出了悲观的答桉:“老师,不论是所需的普通物质质量还是要塞能量消耗都太大了,大到连噬星文明也无法承担!”
王晋的这种设想其实早在鲁莫锐司时代之前就有了,让要塞级单位携带足够质量的普通物质镇压空间,便可自由的在红区内移动。
根据计算,一颗太阳质量的恒星镇压空间,可形成大概4光年范围的绿色区域。
那只需要让战舰或要塞携带大量普通物质不就行了吗?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因为这牵涉到了恒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这些极端天体内部一些微观层面的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