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她托邱燕,在去年青州大旱之时,花三百两银子,从姚承年手里买回来的。
时移世易,当年酒坊二房花了肆仟两,可适逢灾年,芝麻都都用酒盅装,米贵如油,姚家二房穷困潦倒,迫不得已贱卖了酒坊。
东升不知其中缘故,顿了顿,还是接了过来:“姑娘放心,我一定带到。”
看着东升的背影,孟莹如释重负,当年陶焕生抽走她簪子的事还历历在目,想到那情那景,孟莹的心,还是免不了“砰通砰通”的乱跳不停。
如今终于把酒坊给他了,想到与他再无瓜葛,孟莹长舒一口气。
只是,这气还没喘匀,太后的懿旨到了。
家里的门房来送信,说是宫里太监来传太后的懿旨。孟莹哪敢耽搁,带上丫鬟急匆匆的就回了孟宅。
孟宅内,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太监,抱着拂尘正在后院亭子里喝茶,家里的粗使丫鬟和厨娘,都站在旁边,战战兢兢。见孟莹这个主子回来了,才算心里有了主心骨。
孟莹对着太监行了福礼,“民女孟莹,见过公公。”
那老太监放下茶碗,山下打量一番,道:“果真是相貌不凡,怪不得......”
这藏头露尾的话,听得孟莹心里“咯噔”一下,心中暗道:不好,恐是长公主与那罗煜之故。
“公公谬赞,民女相貌平庸当不得公公夸奖。”
“嗯,不卑不亢,怪不得能与那肖明珠结交,倒是有几分傲骨。闲话不说,天也不早了,咱家还有事,姑娘接旨吧!”那老太监阴阳怪气的道。
“公公请!”梦莹说罢,整了整衣裙,扶了扶钗环。
老太监拿出懿旨,大声唱和道:“孟莹接旨!”
孟莹跪倒在地,道:“民女孟莹,接旨。”
红英青禾厨娘,门房,呼啦啦都跪下了。
“奉太后懿旨,原青州姚氏女,而今改名孟莹的绣娘,才情过人,又手艺精湛,哀家体恤,不忍其为世人诟病,特为其赐婚。三日后酉时一刻,吉时当嫁!”
听太监没了下文,孟莹高声道:“民女孟莹感念太后恩典,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孟莹跪地未起,双手举过头顶,太监把圣旨递到孟莹手中,他没想到,这孟氏女还是见过些世面的。
“公公辛苦,可否赏脸用些粗茶淡饭?”
“多谢姑娘好意,咱家还要进宫复命,就不多留了。至于这些,也是宫里的赏赐,婚事在即,姑娘还是早些准备才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