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金陵津渡小山楼(2 / 2)

贾琼受教许多,世故他懂,人情欠缺,两个时代毕竟天差地别,能借鉴的也就不足一半。

而胡路渺熟知官场规矩,正好填补了贾琼的空缺。

“不过么”胡路渺若有所思:“金陵是副都,六部四寺三司一应俱全,只缺个皇上,便是一个朝廷。要是能在金陵六部一言而决,公子要办的人,讨不了好去,苦头必定是要吃的。公子可有金陵六部的人脉?”

我有个嫂子!

贾琼笑而不语,告辞了胡路渺后,又叫上了贾环:“打扮周正一些,我去备些厚礼,我陪着你走亲戚去。”

贾环想说不去,被贾琼按着脖子上了马车,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原金陵国子监祭酒李守中大人的家宅。

通名报姓送上礼单,拉着贾环在门前肃立,再三叮嘱小贾环:“一会儿要见了人,你使劲的磕头,玩命的夸贾兰,知道了么?”

“这是珠大嫂子娘家?”贾环醒悟的有些慢了半拍。

“把这称谓改一改,只提大嫂子,不说那个珠字。”

“这又为什么?”

贾琼耐心教导:“珠大嫂子是在你家的称谓,多少带着些疏远。到了人家娘家,你要还这么叫,人家听出来后,要心生埋怨。这便是人情世故,要学。”

贾环听话的点点头,街门一开,一位长者亲自迎了出来,贾环扑通一下跪在当面:“亲家老爷当面,贾环与您磕头。”

长者一愣,随即开怀:“你便是小贾环,存周兄的三儿子。好好好,是个懂礼数的孩子。”

兄是尊称,不以年龄论。

贾琼不跪,他犯不着跪,隔着堂亲呢,执晚辈礼便可。

出来迎客的正是李守中,致仕之后与老妻在家含饴弄孙尽享天伦,偶之邀老友大儒一聚,谈谈诗词,论论文章,端地是个书香人家,不理俗物。

今日听门子报有京中荣国府来人,心中不禁想念爱女,便亲身迎客,想要尽早知晓女儿在婆家的境况。

门子等人搬运贾琼带来的礼物,都暗暗咂舌,果然是国公府家的做派,只以贵重为好,清雅虚礼一概皆无。

让他们兄弟进了正屋,贾环又跪拜了李纨之母,按着六哥教的话,言必说嫂子如何如何,三句中还带一句贾兰有多知书达礼,已经是个童生了。

守中夫妇喜极而泣,姑娘年纪轻轻便守寡,做父母的焉能不牵挂,只是碍于规矩,不好去探视罢了。

忽然有婆家的小叔子来访,看那礼单,便知姑娘在婆家颇得器重,心中略安。

问了问因何事而来的金陵,贾琼接过话茬,说了随王驾南征之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